浙江景宁打造“畲味共享式”工坊 “小产业”促乡村振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1 07:00

东坑镇的咸菜。  夏赟供图

东坑镇的咸菜。 夏赟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22日电(傅飞扬 夏赟)“新进的设备有巴氏杀菌机、封瓶机、包装机等。有了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生产礼品袋装、盒装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近日,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白鹤村文化礼堂里,白鹤村村支书徐一明和工人正在调试新进的设备。该村的咸菜共富工坊即将投产,而这也是景宁打造“畲味共享式”工坊的一个缩影。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景宁坚持党建统领、释放红色动能,在浙江省定六类“共富工坊”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畲技艺”“畲文创”“畲小吃”“畲医药”“畲习俗”等“畲味共享式”工坊,构建“6+N”工坊分类体系,打造“生态+”“民族+”系列畲乡“共富工坊”58家,吸纳就业、带动创业8500余人,人均增收1.2万余元。

游客品尝咸菜。 夏赟供图

游客品尝咸菜。 夏赟供图

  以白鹤村为例,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山区农村,近年来却凭着一道农家小咸菜,成为远近闻名的“咸菜村”。咸菜,从村民的家常食品到游客的购物新宠,成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的“香饽饽”。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东坑镇都有制咸菜、品咸菜的传统,咸菜既是餐桌上的美味菜肴,也是招待客人的休闲零食。为探索民众增收的新路子,该镇将咸菜作为一项生态产业来打造,每年举办“乡村匠人大赛”并专门设置咸菜奖项,催生了一大批咸菜“专家”。

  2022年以来,东坑镇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中确定打造咸菜工坊,促进共同富裕——当地已引进现代化专业设备,并在浙江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完成咸菜标准化及制作工艺规范,规定咸菜的试验方法、运输、贮存要求等内容,从感官、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致病菌限量等方面规范咸菜成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咸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

  “我们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扩大网上销售渠道和影响力。”景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当地将进一步打造“畲味共享式”工坊,一手抓农旅融合、一手抓产业发展,扩大消费市场,不断将更多“小产业”转化为“大经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