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补短板优布局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06 01:26

俯瞰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

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学生在上课。

北大培文学校贵安小学学生在操场上玩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贵安新区围绕打造全省优质教育示范区和教育惠民先行区的目标,始终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新区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补齐教育短板、优化资源布局,推动贵安教育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以来,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目标,贵安新区在“一张白纸”“人少事多”的艰苦环境下,构建了基本教育体系,改变了教育形象,初步实现贵安教育由“农村薄弱”向“城乡均衡”、由“封闭落后”向“开放现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三大转变。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安新区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贵安新区高起点谋篇布局教育事业,先后制订了《贵安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5—2030》《学校布局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规划布局幼儿园75所、小学43所、中学30所。

  贵安新区社会事务协调局教育处处长唐华介绍,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60多亿元,其中义务教育投入约30.7亿元,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10所,拆并整合学校8所,投入756万元采购图书60余万册,投入4000余万元为中小学配齐实验仪器设备,投入1193万元在各校教室及功能室配齐“班班通”。

  截至2019年底,贵安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8所,其中公办56所、民办42所,包括幼儿园54所、小学35所(含教学点2个)、初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32486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6360人。在2017年独立举行中考的基础上,贵安新区在2019年还顺利平稳举行首次高考。

  在不具备市、县两级教育机构和人力的情况下,贵安新区2017年顺利通过“普及十五年教育”及“两项督导”省级验收。2018年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及国家级验收,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9年,完全具备独立实施中、高考的能力。

  大力引进名校名师

  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心愿,也是贵安新区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贵安新区采取“高位嫁接”“强弱联姻”方式,明确利用3到5年时间,通过名校引进、合作办学、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快速提升办学能力。

  贵安新区先后引进北京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学校、北大培文贵安高级中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贵州省实验中学等优质学校,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一条龙、公办民办并重的优质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和功能区都有1所标准化现代学校。同时,贵安采取“1+N”辐射模式,促进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促进校际师资平衡、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

  办好教育,除了好学校,还要有好老师。2015年以来,贵安新区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224名,评选骨干教师129人。目前,贵安有中高级教师620人、省级名校长4人、省级名师18人。

  “优质教师资源的注入,将为贵安教育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机遇和新动力。”唐华说,今年贵安继续多措并举,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特岗、雇员等方式引进了100余名优秀教师。

  贵阳优质资源进驻贵安

  今年,贵安新区又引进了两所优质学校,分别是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和贵阳市实验小学贵安分校。两所学校均于8月31日开学,让500余名中小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8月31日,贵阳市实验小学贵安分校迎来首批新生。作为助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又一举措,贵阳市实验小学贵安分校由贵安新区牵头引入。据贵阳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钟海燕介绍,贵安分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等方面均与总校统一,总校将派出骨干教师,保障学生获得优质教育。

  “分校有超越总校的硬件条件,能让学生的课程生活更丰富。”钟海燕说,贵安分校注重“贵在持之以恒,安于教学相长”,致力于培养具有“厚德仁爱、多能创新、善思能辩、国际视野”的现代学生。

  “学校教学理念很好,老师们也很负责,娃娃在这里读书,我们都特别放心。”贵阳市实验小学贵安分校二年级(1)班学生家长江黎黎说,今年6月听说贵阳市实验小学要在贵安新区办分校的消息后,她便着手准备让孩子转学,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孩子很喜欢也适应学校的学习氛围,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贵师大贵安附中位于党武镇,有42个班、2100人,是由贵安新区管委会投资兴建、贵州师范大学领办的一所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公办学校。目前,学校已面向贵安新区招收首批七年级新生269人,共6个班。

  记者在贵师大贵安附中看到,教学楼干净整洁,廊道、操场等均凸显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该校校长范向东介绍,学校结合全寄宿制实际,以艺术体育教育为亮点,培养学生音乐、美术、播音主持、书法、足球等艺术体育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全省一流的优质品牌初级中学。

  作为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近年来,贵安新区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以“一张网”“一朵云”“一张卡”为抓手,全力打造“智慧校园”。

  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契机,贵安新区与中国电信、腾讯公司合作,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打造“智慧校园”为目标,铺好教育“一张网”(校园光网),建好教育“一朵云”(教育云),用好教育“一张卡”(教育卡),分步实现43所中小学“校园光网”全覆盖,所有学校实现了“1000兆到校、100兆到班”目标。

  为大力推动教师在平台上进行教学、教研、备课、资源共享及教育教学管理,使广大中小学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贵安新区各中学与各乡镇小学加快构建“同频课堂”,推进微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将获省级奖的微课上传到新区教育云平台,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充分发挥贵安教育云平台在教育扶贫、网络扶智中的作用,努力提升数字教材和其他数字资源的课堂使用率,提升基础教育教学及管理效率。

  走进贵州省实验中学贵安校区高二(1)班的化学课堂,正在上课的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任课教师仅凭手中的平板电脑和一部投影仪就能开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

  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后,老师利用电脑教学为同学们展示复杂的化学分子结构,同学们可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清晰直观地认识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组合变化。学校老师说,通过电脑开展化学实验演示教学,可以弥补因高消耗、易燃易爆、有毒有污染等原因而无法进行现场实验的教学遗憾。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网络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贵安新区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打造“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亮点点击

  “一校一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8点10分,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都会响起一片琅琅诵读声。该校校长黄美芳介绍,学校自2017年9月开学以来,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除开足必修课外,还创新性地开设选修课、合作课、探索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生活技能。

  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的探索,是贵安新区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缩影。按照“一校一特、校校特色”的思路,贵安新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学习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科学习和实践技能“双提升”,改变过去“重学”“重优”“重考”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各学校也广泛开展阅读、咏诵、社团、培优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不仅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完善校园设施,还围绕学生智力和非智力两大核心素养,以“科技节”“中英戏剧节”“读书节”“心理健康教育节”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开发了“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博雅课程”特色课程体系,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无独有偶,贵安实验中学、北大培文贵安高级中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湖潮小学等也分别开发了“传承经典做时代公民”课程体系、“博雅阳光知行合一”校本课程体系、“爱的教育树形课程体系”、“布依族文化进校园课程体系”等。

  以贵州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小学为例,该校围绕“让儿童充满生活力”的课程设置理念,开设了科学课、管乐课、烘焙课、舞蹈课、音乐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课程的设置决定了学校的品质。我们希望学校不仅服务于周边乡镇,还成为更多新区市民子女就地享受优质教育的载体。”黄美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