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镇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战略,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镇农村建设工作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扶持市场化经营组织利用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产业,2019年新增土地流转约1000余亩,全镇共土地流转近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了乡村振兴步伐。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2015年8月底通过招商引资,险岩村集体与南充市宝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成立众鑫食用菌种植专合社,种植香菇规模达100亩,带领101户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2019年10月获农业农村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认定;其他村依托“业主+农户”的经营模式,涌现出柑橘、莲藕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户,进一步扩大了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专业户队伍。三是大力协调成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依托村上水果、蔬菜等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成立农民合作社和家庭经营为单位的家庭农场。现我镇已成立农民合作社10余个,家庭农场50余个。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乡村清洁。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严格落实河长制,因地制宜处理生活污水,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引导群众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配备村民小组垃圾池、垃圾桶和保洁员,宣传群众生活垃圾日常处理知识,积极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等方式,我镇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的指示,结合村容村貌打造和脱贫攻坚工作,逐步实现全镇53个村居公共厕所全覆盖的规划,现已新建公共厕所4座。同时在险岩、狮兰、斑竹三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改厕模式,通过开宣讲会、摸排、入户核实规划、定期调度、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推进进度,截至2019年12月底,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400余户。三是“美丽南充.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我镇自2016年以来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着力提升全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村民收入,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已建成省级“四好村”4个、市级“四好村”17个、县级“四好村”31个、县级幸福美丽新村24个。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振兴能量。一是深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文化阵地已完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结合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工作,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与促进的良好态势;二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全镇居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2019年度我镇被评为县级文明村15个,县级文明家庭户9户。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和谐发展。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设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二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镇53个村居均已启动“雪亮工程”,完善全方位的防控系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到拐骗等违法行为。配备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定法制宣传栏和标语,配备法制图书1000余册,与镇司法所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全力保障群众法律需求。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生活。一是吸纳人才,为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创业,全方位给予人才培育和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居民参保,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需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产业前期建设和投入时间长,发展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贷款难、额度小,难以支持产业发展所需资金,无法扩大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农业产业升级。我镇将继续挖掘农业特色,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养殖大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助推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为契机,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党建+贫困户+农户”等模式,引导村民“抱团”致富,做大做强水果、蔬菜种植等绿色富民产业。
(二)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继续依托朱德故里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保障我镇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将精准扶贫当成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围绕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充分利用产业扶贫财政专项资金,找准产业扶贫发展和增收路子;确保扶贫工作有实效,贫困户脱贫成效有效巩固;加大走访帮扶力度,增强贫困户满意度。
(三)着重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重点打造精品示范村;继续推进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环境综合整治与城镇功能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全面提升集镇发展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美丽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