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一实小“师带徒”读书交流活动展播⑤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0 07:45

第4期|一实小“师带徒”读书交流活动展播⑤

2022-07-02 06:03

发布于:山西省

共读教育书籍,厚积理论之基,博学众家之长,提升教育智慧,为“双减”护航,我们在行动!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龙山校区:魏浩

大家好!我是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魏浩,转眼从事教书已经十多年了,回想这十几年的心路历程,有过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失败的沮丧。我觉得教育不但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种智慧。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做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称号?

恰逢学校开展了“师带徒”活动,我有幸成为刘苏艳老师的徒弟,刘老师向我推荐了李镇西教授的这本《教育的智慧》。书中有很多观点和教学方式,是值得学习与思考的,我先分享其中几点:

一、教育需要赏识,需要点燃,需要唤醒

2000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们的心灵绝对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我们教师的职责是走进这片田地,排除杂草,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长大。”

中国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心灵,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做为教师,首先要提升自我修养,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化批评为表扬。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由此可见,循序善诱的正面教育,才能构建起易于接受教导的环境。

比如面对哄哄闹闹的教室时,教师如果泛泛批评,大部分学生就会充耳不闻,如果点名批评,又会伤其自尊。倘若从中找出那些认真听讲、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效仿,效果也许会更好。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批评有时候为何不能穿上表扬的外衣呢?”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很多学校,都会有一些优秀学生榜,李镇西教授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这几十位优秀学子,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未来不论在何种岗位上工作,同样都是为国家贡献微薄力量,同样都是学校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以往认知,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做真人。

三、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呼吁过,我们要解放孩子们的双眼,让他们学会在大自然中观察思考,我们要解放孩子们的双手,让他们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们要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学会独立的思考。我们要解放孩子们的双脚,让他们在青山绿水间强健体魄,放飞心灵。

总之,我们要让知识回归自然,让学习回归自然。让孩子通过观察,用心感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动手动脑,让孩子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就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自然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活水源。

最后,我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将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宽。

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同读一本好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