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秦岭细鳞鲑的神秘面纱:它应该被人类善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1 04:38

揭开秦岭细鳞鲑的神秘面纱:它应该被人类善待!

2020-12-08 15:33

秦岭细鳞鲑秦岭细鳞鲑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为中国所特有,秦岭细鳞鲑是一种珍稀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濒危物种。

在渭河支流——千河、长沟河的上游溪流中散生着一种鱼,因身上有梅花状斑点,在当地被人们称为“桃花鱼”、“梅花鱼”、“五色鱼”这便是秦岭细鳞鲑鱼。

二百多万年了,这群被秦岭阻断归途的海洋鱼类是否找到了新的乐园?复旦大学教授、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陈家宽站在千河上游咸宜关保护基地的河岸之上由衷感叹:“这里完整保留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极重要的、极罕见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山涧溪流生态系统!”好山有好水,好水养好鱼,这群大海遗子顽强生存下来,极小一部分海洋鲑鱼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成为一种新的物种,被人们命名为——秦岭细鳞鲑。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时期,陇州幽谷盛产的“梅花鱼”就被当做贡品进献朝廷。清康熙《陇州志》,详细描写了细鳞鲑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海洋鱼类遭遇生境突变后,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生命力,战胜了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生存了下来。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心灵震颤的强大生命力啊!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具有神奇繁衍生息能力的生物物种,却陷入了生存危机,面临灭绝的境地,我们不禁要问:为何?

其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存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0℃度的秦岭细鳞鲑只能被迫缩小生存环境。据2001年调查,秦岭细鳞鲑的生存海拔已经提升了300米,生活空间狭小,分布区域则向河流源头后退了20-30公里,“细鳞鲑的生存环境日益缩小,这对水生物种的生存,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其二相比于天灾,人祸更甚。偷、炸、电、毒细鳞鲑的现象,一个电捕鱼器安在河里面,一通电,半面河的细鳞鲑都翻了白肚,一小半瓶(0.05kg)毒物,可以让一整条小溪所有水生物全部灭绝,那种惨相想起来,至今都让人心痛!这样的行为,是否想到你正在扼杀一种物种;在你欢心喜悦品尝美味之时,是否想到在你每次盛起的汤勺里你正在灭绝一种生物。你就是一名名副其实副灭绝这一物种的——侩子手!一些县城、市区的一些“美食家”,平日里道貌岸然,衣冠楚楚,却利用节假日,三五成群来到细鳞鲑栖息地,肆无忌惮地捕猎。更有人财迷心窍利用人们好奇心理,捕获野生秦岭细鳞鲑为所谓的“美食家”提供方便,换取肮脏的金钱。

秦岭细鳞鲑是典型的冷水鱼,生长周期长,鱼肉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鲜美异常。“美味细鳞鲑”的美名不胫而走,捕猎者的队伍日渐壮大,秦岭细鳞鲑遭遇到了比250万年前更残酷的生存危机。1988年,秦岭细鳞鲑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后,这一势头也未得到有效遏制。

“鲤鱼跃龙门”是传说中的故事,但最近这种场面,在黄柏塬景区里真实上演,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另一种鱼类——秦岭细鳞鲑。

在秦岭黄柏塬景区,一条条一指长的小鱼从小瀑布下的水潭里向上高高跃起,试图越过瀑布到上游去。虽然细鳞鲑们摆动身体,奋力的向上跃起,但是强大的水流还是毫不留情地将它们拍打下去。这种跳跃成功率很低,也有不少细鳞鲑重重摔在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冰冷岩石上。

细鳞鲑是冰川时期经日本海来自北方的残留鱼种,素有“活化石”之美誉。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优良的河川支流、山间冷泉中,为我国所特有的物种。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属濒危物种。

每年6、7月间,是秦岭细鳞鲑的繁殖季节,在这一时间段里,秦岭细鳞鲑就会成群洄游产卵。行程壮观独特的鱼跃龙门现象,虽说是物种属性,但能见到秦岭细鳞鲑的场景却实属难得。

黄柏塬景区地处秦岭最核心腹地,是秦岭之中最具原始生态的地区之一, 也是细鳞鲑繁衍生息的绝佳场所。

秦岭细鳞鲑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所能见到的也多为2-3龄的未成熟个体,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区尚有一定数量。因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是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秦岭细鳞鲑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亦称脑黄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宋代即为朝廷贡品。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产的“虹鳟鱼”,1981年被列入定西地区名贵资源之一。

位于陕西陇县的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专门为保护秦岭细鳞鲑而设置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陇山东麓,依附于千河上游水系而建立,与张家川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一山之隔。

从秦岭地区宝鸡市陇县县城出发,往固关镇方向走,不一会就看到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这条河便是渭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千河。陇山不大,所以千河及其支流都不太长,大大小小50多条河流从各个山谷里淌了出来,孕育了千河,也造就了濒危鱼类秦岭细鳞鲑在陇山最大的栖息地。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陇县到固关的路线,跟一条著名的古道重叠。从关中前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关陇古道正是从陇县翻越陇山,经固关抵达张家川的马鹿乡,并在秦安县陇城镇彻底离开陇山,其出口便是街亭。而我们调研出发的地方刚好就是街亭,我把这段路的故事讲给伙伴听,他们惊喜不已。

一千多年前,关陇古道上人流如织,无数那个时代的才子曾在这条路上留下动人的诗篇,他们的眼中的千河,跟现在看起来应该差不多吧,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无发现生活在其中的秦岭细鳞鲑。

千河是典型的森林山地河流,这恰恰是秦岭细鳞鲑喜欢的生境。但这条河流其中一段却与别的山地河流完全完全不同。不同在于河床,别的河流大都是砾石河床,而千河有一段是石质的河床。激烈的流水长年累月切割着河床,河床两侧便如刀割一般,留下岁月的印记。

现阶段,秦岭细鳞鲑多出现于水源上游不到十公里的范围内。在其这段水域,河道弯曲,河网纵横交错,水质清澈见底,透明度大,底质主要以大型砾石和粗砂为主,且为山涧溪流及深潭。为其生存环境提供了适宜的场所。

秦岭细鳞鲑生境水温条件的选择

水温条件是秦岭细鳞鲑生存的首要条件。生存水温要求低于18℃。由于对其水温要求的特殊性,秦岭细鳞鲑栖息环境多优选河流上游地带,水温低。水域内水冬天不结冰,夏天水温不超过18℃,成为秦岭细鳞鲑的选择栖息水域的主要条件,在我们调查中,分别在秦岭宁陕、凤县、太白等不同的地段多次水温测试均低于18℃。当时为8月天气,属于当地气温最高时段,环境的阴湿,水温冰凉,为秦岭细鳞鲑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水温条件。

秦岭细鳞鲑水温条件的选择,保护区内多年平均气温低于7.2℃。多年平均水温低于18℃,保护区内阴湿的生态环境,为秦岭细鳞鲑的繁殖。提供了水温条件保障。当水温上升,可溯河上游,每年5~6月成熟的亲鱼在水色清澈、沙砾河底窝穴处产卵。卵沉性排入窝穴内再覆以沙和小石。卵化期约2~3个月,产卵水温低于10℃。

秦岭细鳞鲑生境水源质量选择

秦岭细鳞鲑为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m的山涧溪流中,秦岭细鳞鲑生活水质为高山水源、山涧溪流。据秦岭细鳞鲑保护区区域内水化学成分分析:漳河上游溶解氧7.8mg/l,PH值7.61之间,化学需氧量(COD)2.6mg/l,非离子氨0.0062mg/l,总氨0.0001mg/l,总磷0.021mg/l,挥发性酚0.0017mg/l,石油类0.025mg/l,总大肠杆菌1500个/l,铅0.0011mg/l,铜0.0012mg/l,锌0.006mg/l,镉0.00012mg/l,汞0.00001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属于Ⅱ类水质,除大肠杆菌超过Ⅰ类水质标准外,其它指标都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同时对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综合分析,适宜秦岭细鳞鲑生活、栖息、繁殖的优质水源。

保护区内野生秦岭细鳞鲑出没地段,均为人烟稀少的上游水源。当地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主要污染物为人畜粪便等有机物。水体自净基本能达到秦岭细鳞鲑生活要求水质。近年来,持续的干旱,造成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由于天气变热,农业虫害严重,农药污染严重的影响着秦岭细鳞鲑生活水质的变化。

秦岭细鳞鲑食性选择

秦岭细鳞鲑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主食水生昆虫、虾类、林蛙和其它种小鱼,也捕食落入水面的陆生昆虫。秦岭细鳞鲑全天都有捕食,但以黄昏和日出前较为频繁。 秦岭细鳞鲑保护区内水体内浮游生物极其丰富。其中浮游植物4门34属,绿藻门10属,硅藻门18属,蓝藻门和罗藻门各3属,优势种有菱形藻属(Mitzschina)、壳虫藻(Trachelomonas)、小球藻(Cyclotella),浮游植物总数量27.6-41.5万个/L,生物量0.18-0.4mg/l。原生动物17属,轮虫10属,枝角类5种,桡足类6属。做为秦岭细鳞鲑的天然摄食源,为秦岭细鳞鲑生活提供了天然饵料。也保证了秦岭细鳞鲑稳定的生活、栖息、繁殖条件。

秦岭细鳞鲑的伴栖动物资源

丰富的水域和水生浮游生物不仅仅为秦岭细鳞鲑提供了天然资源。同时也为其它鱼类和动物提供了丰厚的生活条件。与秦岭细鳞鲑共享一片水域和资源。保护区内丰富的植被和水生环境为秦岭细鳞鲑和其伴栖动物提供了优厚的生态资源。为秦岭细鳞鲑和其伴栖水生动物资源提供了食物资源。综合上述问题,秦岭细鳞鲑对其生境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的选择结果。保护其生境才能保证秦岭细鳞鲑栖息、繁殖。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政策,才能有效的保证秦岭细鳞鲑的生境。保护其生境。就是保护其以秦岭细磷鲑为主的生物资源,维护其生物多样性,保证基因的交流。物种的灭绝不仅意味着一个物种的消失,更重要的是这些物种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也随之消失。物种的个体数量大幅度减少后,其遗传多样性也就大量丧失。物种的生存能力与其遗传多样性成正比,物种急剧减少的结果,会导致各个生态系统的脆弱。人类也是生物界生命链中的一环,每一次平衡被打破,每一个生态系统遭破坏,大自然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人类就不可避免遭受一个又一个灾难的打击。保护秦岭细鳞鲑就是保护其遗传的多样性。合理的利用秦岭细鳞鲑所在的自然资源,保护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成为我们保护秦岭细鳞鲑的首要任务。

秦岭细鳞鲑濒危原因分析

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境。减少人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1、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秦岭细鳞鲑的生存影响很大,在漳县秦岭细鳞鲑驯化厂附近,南山主要是原始次生白桦林。北山以高山灌丛草甸草原。最近几年,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主要以烧柴为生,并且大部分居民去上山挖草药,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比较严重。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秦岭细鳞鲑种群数量急剧的减少。栖息环境的萎缩。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几年来对秦岭细鳞鲑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2、水质的变化、水温的变化

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秦岭细鳞鲑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对水温有严格的要求。水温条件低于18℃。水温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小。全球气温的变暖,对它将来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持续的干旱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当地农业虫害比较严重,农药大面积的使用,农作物无法全部吸收农药,残留农药和未用完的农药直接进入水体。对水体的污染很严重。尤其是除草剂的使用对鱼类具有严重危害。同时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不断的在改善着当地人的生活,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中,据调查,现在由于水体的污染,闾井河下游地段已经不多见水生动物。同时,自然洪灾的频繁的发生,造成水质浑浊度提高,对秦岭细鳞鲑的生存造成的威胁。山洪的爆发,冲走了河中的大型砾石,呛死了许多秦岭细鳞鲑。使得种群数量不断的减少。

3、水量的减少

近年,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持续的干旱,使得河流的水量在不断的减少,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下降。草原蓄水,改善气候等功能在退化,使得水量的减少,水质的变化,据调查,现在水量比10年前下降1/3。使得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区河流中大型砾石裸露于空气中。严重影响了秦岭细鳞鲑的栖息环境。成为秦岭细鳞鲑的濒危的原因之一。

4、人类的捕杀

人类的捕杀是秦岭细鳞鲑濒危的主要原因。秦岭细鳞鲑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亦称脑黄金,宋代即为朝廷贡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其秦岭细鳞鲑的较高食用价值,引起人类的贪婪使的这一珍贵鱼种成为濒危物种。人们使用电、毒、炸、捕等手段进行猎杀,使得秦岭细鳞鲑急剧的减少。由于秦岭细鳞鲑生活环境要求的特殊性,秦岭细鳞鲑资源稀少性,并当地没有形成产业。秦岭细鳞鲑并不成为当地人经济产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质队和来自四川养蜂者使用“鱼藤精”对秦岭细鳞鲑造成毁灭性打击。“鱼藤精”为一种植物性杀虫剂,有效成份为鱼藤酮。其对人、畜毒性中等,对鱼、猪为剧毒。对其秦岭细鳞鲑毒性大,范围也极大,在上游放“鱼藤精”,整条河流20km——50km范围内,水生动物全部死亡。据调查,当年地质队整车整车的在下游的拉秦岭细鳞鲑及水生资源。“鱼藤精”的使用使得秦岭细鳞鲑的数量大面积的减少。

人为的破坏成为秦岭细鳞鲑濒危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的斑块化,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的结果。使得秦岭细鳞鲑这一珍惜水生资源成为濒危物种。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造成的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和分布区逐渐压缩。长期对秦岭细鳞鲑的资源关注不够,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减少。保护它现有的生境,减少人为对秦岭细鳞鲑栖息地的破坏,成为我们保护秦岭细鳞鲑的当务之急。

秦岭细鳞鲑幸存的原因分析

20世纪80年代,“鱼藤精”使得秦岭细鳞鲑和其相伴水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其“鱼藤精”的杀伤力大,范围广,秦岭的数量大面积的减少。进接着,秦岭细鳞鲑在提取黄莲中再次遭到毒手,而对全本生活条件苛刻的秦岭细鳞鲑生存就是很大的挑战。现存的秦岭细鳞鲑均处于水域的上游段十公里范围内,大部分为在“鱼藤精”和硫酸破坏下,生存下来的遗留种。

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区由于教育落后,信息闭塞,传统的迷信思想仍然很严重,秦岭细鳞鲑作为宋、明、清三代的皇家贡品,同样流传着许多有关秦岭细鳞鲑传说和人文历史故事。当然我们不能磨灭迷信思想对秦岭细鳞鲑的的保护。

杜绝对秦岭细鳞鲑的捕杀。严格控制秦岭细鳞鲑地区的捕杀工具,虽然捕捉秦岭细鳞鲑没有在当地形成产业,但是,处于濒危期的秦岭细鳞鲑,在当地人仍然采用用手捉、电打、网捕等措施对秦岭细鳞鲑进行危害。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我们考察期间,当地居民依然在进行捕捉。加强保护区居民宣传教育应该成为我们保护工作的重点。我们调查期间,居民只知道秦岭细鳞鲑叫做金板鱼或者鲈鱼。大部分人不知道秦岭细鳞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动物保护和植物保护意识淡薄。

加强外地人口管制。秦岭细鳞鲑在当地两次毁灭性的打击,均属非原住民行为。我们必须加强对外地人的管制,这样才能防止外来人员的危害,尤其现阶段外来养蜂者可能对秦岭细鳞鲑的潜在杀手。加强秦岭细鳞鲑现存区域内的居民的保护宣传教育,才能更加有利加强非原住居民对破坏的监控。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内由于生态环境优越,对植树造林相对要比甘肃其他地区要容易,同时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背景,在植树造林上有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现阶段,“退耕还林(草)”政策在当地执行效果相对较差,应该加强监护和改善,同时加强现有林业的管护。

转换产业结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矛盾共同体,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当地生态环境优越,利用当地优越高寒种植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搞中草药种植。转化现有传统农业,达到增收创益的生态效益。发展草药种植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同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宣教也是保护秦岭细鳞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教育有利于我们进行保护区宣传教育。也有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产业转型工作的执行。

时光飞转,白驹过隙,相对于亘古漫长的地质时间,数百万年转瞬而过。大海或许忘记了她的遗子——秦岭细鳞鲑。目前,在秦岭细鳞鲑生存地成立了多个保护区,八渡林区的秦岭细鳞鲑保护区就是我国西部第一个水生珍稀动物国家级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以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场保护和拯救秦岭细鳞鲑的战役,在近十年内,被三次提升“战略等级”。这些举措,不仅仅在学术领域折射出秦岭细鳞鲑对于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和物种变迁的重要意义,而且在政治层面彰显了各级有识人士坚守信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意志。(卢剑利)

相关链接

关爱秦岭细鳞鲑 呵护地球 人人有责!!

秦岭细鳞鲑,是细鳞鲑在我国的特色鱼种,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俗称“梅花鱼”、“五色鱼”、“寒水鱼”,鱼身分布有五颜六色梅花状斑点。198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属濒危物种。秦岭细鳞鲑是在大约 250万年以前,因地壳运动,地表堆积隆起形成秦岭山脉,内陆与大海隔绝而形成的残留物种。它对鱼类系统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鱼类“活化石”。秦岭细鳞鲑,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生长期缓慢。秦岭细鳞鲑在我县主要分布于千河流域的八渡河、咸宜河、固关河、蒲峪河和长沟河流域等53条河流中,保护区面积65.59平方公里。

保护区内河道海拔多在1000~2280m,相对落差达1200m以上。河流纵横交错,河床比降大,河岸深切,滚石量大;底质多为浑圆状漂砾及大块砾石。河水清澈,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河流中潭、瀑、泉、涧、溪相间,深潭洞穴密布。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乔灌木等植物,是典型的亚高山溪流型水生生态系统。由于秦岭细鳞鲑分布区域狭窄,生境特殊。其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衰退严重。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水生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温床。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会造成濒危物种的灭绝。一个物种的灭绝,意味着一个生物链的断裂。生物链的断裂,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秦岭细鳞鲑刻不容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拥有一个物种叫秦岭细鳞鲑。保护人类,呵护地球,关爱秦岭细鳞鲑,我们共同努力。

法律法规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第四十五条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取得特许猎捕证、未按照特许猎捕证规定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海洋执法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猎获物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取得狩猎证、未按照狩猎证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狩猎证,并处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