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嘉兴这些学校要“爆表”了!市本级2023年入学第二次预警发布 10所学校连续三年飘红!北师大居然“降温”了?
2023-03-31 11:35
发布于:浙江省
孩子上学总是父母最关心的话题
摇号、攒积分、买学区房…
为了儿女能上心仪的学校
可以说各家都是操碎了心
而每年一发布入学预警信息
都是给新生家长的一波冲击
就在昨天 嘉兴市本级发布了
第二次2023秋季入学预警公告
估计家长们的“血压”又要升高了…
﹀
﹀
﹀
南湖区
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南湖区教育体育局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现向社会发布南湖区2023年、2024年、202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入学预警信息。
预警等级说明
红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达到或超过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100%。
黄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介于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90%至100%。
注:
1.以上预警信息统计人数仅为符合条件的户籍人数,不含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新居民子女)数。
2.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学校将按照“房户一致、实际居住优先原则”分类分批录取,同一类(批)则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迁入时间先后顺序、房屋产权证取得先后顺序、实际入住年限等条件进行录取。因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区教体局根据周边教育资源情况和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迁入时间先后顺序等进行统筹安排就读。
3.以上信息供家长参考,在家庭购房和迁户时慎重考虑。
咨询电话:0573-82053062 0573-83839687。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3月30日
实验小学的两个校区
以及北师大初中和实验初中
都还是三年连续飘红!!
但北师大小学作为大热门
预警竟然逐年降低
到2025年直接变白了…
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
秀洲区
备注:第1批次是指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户籍和父母独立产权房在学区且房户保持一致;具有学区内农村家庭户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预警等级说明
红色预警:表示学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超过学区内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100%。
黄色预警:表示学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介于学区内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90%至100%。
温馨提示
★以上预警信息统计人数仅为符合条件的户籍人数,不含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新居民子女)数。
★2022年溢出信息不作为2023年入学必须落户日期要求和录取依据。学区内适龄儿童家庭的户籍情况和入学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在家庭购房和迁户时慎重考虑。
★当报名的学区内户籍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学校将按照户籍迁入时间、产权证取得时间、房产对应学位使用情况、落户方式等条件进行录取。未被录取的户籍内适龄儿童、少年由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周边教育资源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就读。
★咨询电话:0573-82720271;0573-82717175。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3月30日
秀洲区的学校
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主要是新塍镇中学
23及24年的预警都升级了
经开区
经开区的预警变化
可以说是最大的!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户籍儿童小学一年级入学预警信息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户籍少年初中七年级入学预警信息
预警等级说明
黄色
预警
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介于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90%至100%。
红色
预警
表示施教区内适龄户籍儿童少年人数达到或超过施教区学校常态招生计划数的100%。
温馨提示
1.以上预警信息统计人数仅为符合条件的户籍人数,不含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新居民子女)数。
2.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家庭的户籍情况和入学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以上信息仅供家长参考,请在家庭购房和迁户时慎重考虑。
咨询电话:0573-82208473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生事业部
2023年3月30日
运河实验小学基本”解除“预警
经开实验两个校区都退出了行列?
而初中也有两个学校不在其中了…
公告发布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说今年上小学的人数
是近30年以来最多的?
热门学校还是一如既往
像上外的关注度还是依然不减
这两年读书太难了
哪里都人多到“爆棚”
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
之后这种扎堆入学的情况
可能很难出现
其实距离上一次预警发布
也才只过去了三个月
↓↓↓
超多红色预警!南湖区、秀洲区、经开区中小学最新入学预警来啦!嘉兴家长们速看!
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变化
各类学校的不断增多
以后的入学情况变数还是比较大的
你觉得学校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网友评论
扫码进入嘉兴19楼新闻早知道
第一时间了解嘉兴大小事!
↓↓↓
来源:综合自南湖教育体育发布、秀洲教体信息、国家级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9楼网友热议
大家都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