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味道:畲乡小吃,藏在深闺人未识,飘香四溢难掩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6 06:29

有人说,对一座城市的喜爱,始于美景,钟于美食。就像畲乡小吃,品尝之后,人们才能记住,这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的味道。小吃虽小,却在色、香、味中承载了小山城的饮食文化、生活气息和人文风情。

来到丽水市景宁县,一定得尝一尝畲乡小吃。毕竟,没有什么比美食更能让人直观地了解一个地方。一座有“味道”的小山城,就地取材的畲乡小吃,烟火味足,人情味重。

清晨,从睡梦中慵懒醒来,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景宁早餐的代名词——英川粉皮。在畲乡街头,随处可见英川粉皮店。一碗粉皮,浇上精心烧制的汤汁,添上香菇等各种地道的佐料,米香里透着浓浓的紫苏味,汤鲜味美,热气腾腾,一口下去除了满足就是享受,“吃一次就彻底爱上了”。

英川粉皮,是出了名的畲乡风味小吃。过去在英川,年节前,人家不问家里杀几只鸡,只问做了多少斤粉皮。从前它是佳节美食,如今成为小吃,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畲乡小吃的衍生,与这座小山城的地域发展密不可分。

“景宁香菇”

景宁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香菇栽培史。早在明朝末年,这里便有做小吃的传统。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秋收之后,当地青壮年只身前往江西等地做香菇,出发前,带上家里晒干的粉皮。在菇棚里,他们将粉皮下锅,添加新鲜香菇为佐料,以此充饥,从而度过整个做菇时节。

“畲乡十小碟,畲家十大碗”

对于景宁百姓来说,这是幸福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历经百年变迁,当许多传统渐渐消逝时,小山城的味道却一直留存在人们的舌尖上、生活里,“愈演愈浓”。

2017年,经过网络投票、技能比武、专家评审等方式,景宁评选出了以“畲乡十小碟”“畲家十大碗”为代表的系列特色小吃。截至2019年底,已有60多个美食品种被列入首批畲乡小吃名录,荤素搭配,品种丰富;咸甜酸辣,口感多样;蒸煮炸煎,应有尽有。

“小吃故事”

每一种小吃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比如,畲乡小吃“工头大肉”,为景宁民间特有,旧时用于犒赏雇佣的工人,与明代景宁发达的采矿业有关;“糯米麻糍”口感甜滑、别有嚼劲,意为喜庆团圆、和谐相处;“莲子荷包”源自畲乡婚宴,贵客临门,先奉上一碗红糖鸡蛋酒,表示欢迎、喜庆和祝福,客人尝一只,留碗一只,表示谦逊和留福……

如此看来,畲乡味道,其实也是畲乡文化的缩影。

“准备工序”

每天凌晨,浸泡、碾磨、熬汤……第一道工序,是从制作英川粉皮开始的。早籼米要泡足2个小时,各种汤料也要熬够2小时。为了最大程度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口感的醇正,所有的工序都在当天进行。

而蒸皮的这道工序,被留在了顾客点单的那一刻。仅需2分钟,一张厚度2毫米、直径45厘米、爽口嫩滑的粉皮就出锅了。从点单到粉皮上桌,只要10分钟。

“粉皮套餐”

除了英川粉皮外,“畲乡十小碟”还有糯米麻糍、千峡鱼丸、畲家筒饼、莲子荷包、鸬鹚鱼干、腊味菇包、香煎黄粿、九龙银丝、猪肝糊汤。千峡鱼丸取自千峡湖鲢鱼,是“最年轻”的畲乡小吃,寄予着千峡湖库区人民深深的思念之情;畲家筒饼,馅入南瓜丝或萝卜丝,浸入油锅后,不油不腻,且外焦内软,“吃起来香得很”。

畲乡小吃

田鱼汤、豆腐娘

千峡鱼丸

尝一尝,就认可了。

这样的底气,源自“景宁600”——产自海拔600米以上高山上农作物——生态食材的真材实料,更来自畲乡小吃的文化信心。

封金山下,畲族山歌里,都藏着畲娘熬笋、工头大肉、畲乡干菜、酒糟畲参等一道道畲乡小吃——满满的,是倾不尽的畲家故事、诉不完的畲家印记……

信息报送单位:景宁融媒 吴卫萍、李肃人、陈炜芬、雷建鸿

原标题:《丽水味道:畲乡小吃,藏在深闺人未识,飘香四溢难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