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明府城—百花洲片区将迎来开放以来的首个国庆长假,为了让广大游客和市民更好地品味老济南,感受老济南的日常生活,长假期间,明府城—百花洲片区将在百花洲东岸开设“民俗大集”,汇集了甜沫、油旋、缠蜜、茶汤等老济南的传统小吃和面塑、剪纸、烙画、葫芦雕刻等省内的部分非遗项目展示。
尝老济南小吃 看非遗项目展演
“国庆节期间,我们重点引入一些老济南传统小吃和文化项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小吃包括老济南最有名的甜沫、油旋、缠蜜、麻糖、茶汤等传统小吃。
另外,还会有来自东营的黄氏酒坊现场演艺酿酒、品酒,来自潍坊的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刻现场展示,同时还伴有济南特色的曲艺演出。
记者了解到,这里从六月份试验性开放以来,先期进入展示的主要是一些公益性的特色文化单位,像是恒益生浆豆腐、孟洛川·瑞蚨祥、济南非遗石担石锁、宏济堂阿胶等等。而自中秋节开始,百花洲片区还特邀了部分非遗民俗展演,有文有武有互动,为期一个月,为游客献上精彩文化大餐。
“大家不仅能够看到传统的石担石锁表演,还能看到形意拳大师,那气势恢宏的场面很震撼。”该负责人说,很多外地人特别喜欢看这个表演,颇受欢迎。
同时,这里还设有专门的老济南文化和非遗项目展区。包括兔子王、面塑、剪纸、发丝秀、鲁秀等项目,还有现在很少见的锔匠技艺。“国庆节期间还将增加古琴体验区,不仅展示古琴,演奏古琴,还会教游客弹古琴。”该负责人说。
巷内一处宅院里,首届山东省烙画展正在展出,项目负责人张冰告诉记者,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省级烙画展,现场展出的100余件烙画作品出自省内13地市、50个作者之手,件件都是精品。
记者看到,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烙画,还有陈列的一个个烙工精美的烙画葫芦,让观者流连忘返。最难得的是那幅历时四年烙画出的《清明上河图》,前来观展定要细细品鉴才好。
“除了展示之外,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观众体验区,广大游客和市民可以亲自体验,感受烙画的乐趣。”张冰说。
品泉水清冽 坐木椅上喝茶
十一假期,不仅可以看到十余项非遗展演,还可以喝到清冽的泉水以及济南特有的泉水大碗茶。
青石水台,按键式喷嘴,水质甘甜清冽。在明府城——百花洲片区内,随处可见泉水直饮点。据明府城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虎介绍,百花洲一期项目设置了6处饮水点,基本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这些水可以敞开了喝,大家尽可能放心。”据该直饮水项目的施工负责人胡先生介绍,这些直饮点所有的出水都经过了5级净化,达到了国家直接饮用水标准。不仅水质有保障,而且整个饮水点的饮水台设计也和周边的古建筑相得益彰。
据了解,这些饮水台都是用福建青石掏挖而成,不仅符合百花洲建筑的整体风格,而且设计感十足。
如果不适应泉水的清凉,流水畔还有泉水冲泡的大碗茶,1元一碗的亲民价,逛累口渴的游客来上一碗,在垂柳树荫下的木式茶桌椅上畅饮,看着小湖中五彩斑斓的锦鲤游鱼,堪称惬意。
泉水人家民俗馆 带你回到老济南
在诸多看点之中,收藏了多个“第一”的泉水人家民俗馆最为吸引人,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参观,被认定为“老济南的回忆”。
“试运营近4个月以来,这里颇受欢迎,很多游客和市民在这里留下了祝福和建议。”泉水人家民俗馆馆长管延伟告诉记者,该民俗馆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收集上千张老照片和近千件老物件。泉水人家民俗馆以“家风、家教、家训”为主线,共分明清、民国、建国三个展厅,集中再现老济南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市井民俗。
记者在位于东厢房的民国展厅看到,这里不仅有剃头挑子、货郎挑子、银匠挑子等各种民间老物件,还有一架高端大气的老钢琴。位于正屋的明清展厅,展品则更加稀罕。这里有济南最早的医药广告碑——太和阁碑,有清代人使用的钱柜、木壳“冰箱”,有山东巡抚丁保桢创办山东书局之初刊印的古籍,还有清末记载济南风物的德文著作。
“我们院子里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签名墙,让广大游客留下自己的祝福。”管延伟说,这里很多老物件都是市民自己捐献的,包括收音机、电视机、唱片机、暖瓶等等,这里面都蕴含着老济南人满满的回忆。
(生活日报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