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异地搬迁扶贫工作见成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6 22:15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座落于巴州区东部,位于通江、平昌、巴州三县区交界之处,仅距巴城30公里,是达川、通江、平昌至巴州必经之地,有“入巴第一镇”、“巴州东大门”之美誉。镇内地理优越,交通方便。全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96个村民小组,4个居小组,总人口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0人。有耕地面积1200公顷,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蔬菜等。在2015年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工作在水宁寺镇龙台村落地实施.

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开展

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贫困群众搬到哪里去?搬后怎么办?住房怎么建?这就是给地方政府领导的一个考验。既要符合国家搬迁相关政策,又要是贫困村,贫困户审核工作更是严上加严,要做到民众选举,公推公选,无任何争议,更要做到“四个精准”,在镇党委与村委领导的多次研究、选址、定位,最后决定在水宁寺镇龙台村是最佳的地理位置。

龙台村在2014年被定为省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0.8%,全村现有危旧房158户,通过异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落实后,建立新居工程用地60亩,规划出现代化新居工程聚居点,该聚居点在2015年落实以来已经建修95套,粗步完善了水、电、民用气通。逐步解决了特困异地农民扶贫搬迁工作的燃眉之急。在分房过程中,按每人25平方米计算,在通过编号、摇号等合法化程序让异地搬迁贫困农民分到理想的 住房。目前本村已解决45户搬迁贫困户,174人能住上新房,28户正在装修中,预计在年底能全部入住。

产业带的地方经济发展

新居建成后,靠什么来支撑贫困农民的经济发展呢?,这就要以“四靠”为主,也就是靠工业园区、靠产业园区、靠旅游景区、靠交通便利地区。对于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搬迁对象,鼓励他们向城镇产业聚集区、旅游景区安置;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较差的搬迁对象,引导他们在中心村或移民新村实现农业安置;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则通过社会保障政策予以兜底。其次,要将国家已经明确的各项精准扶贫措施调动起来,比如针对不同贫困家庭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农业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单一解决或综合解决。

龙台村党支部书记焦国刚告诉记者:全村的长效产业发展有核桃、皂角(属药物),种植面积为 870 亩,短期产业以中药材为主,巴药产业在龙台村已建立巴药回收基地,为让老百姓种植放心,避免担惊受怕卖不出去,巴药集团就与地方政府、村委农户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大面积种植种植药材1050亩。

种养殖产业有生猪、香菇,广东温湿集体在龙台村签订年收生猪2000头订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也在逐步启动中,建立健全以新村建设、产业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格局。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异地贫困农民搬迁与旧房补偿挂钩政策,贫困农民交几千元就能住上满意的新房子。不少贫困户以把自己的新房装修成农家乐,自己也不再贫困,等待的就是贫困户摇身一变当老板。

彰显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新格局

随着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加速开展,在龙台村一排排新房落地而起,一所崭新的小学给孩子们带来新的教育场所,孩子们上学不用再走好远的山路,更不让家长们担心受怕孩子上学安全问题了,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目送孩子们 到校门口,做到孩子们上学放学让家长放心、老师放心的放心工程。

医疗卫生在农村是让百姓看病难最痛苦的一件事,政府在规划新村建设中首先考虑到这一点,在聚居点建立新型医疗卫生站,由专职专业的医生担任,并让百姓相互监督医生的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在医疗站能让病人体现社会和谐跟家的温暖。让老百姓随时可以免费检查血压、体重等,让老百姓亲身体验身在农村同样能享受城里的高尚生活。

新村建设更能体现交通大变样。在过去,身处农村的农民及为困难,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歌谣,在党的十二五规划中,建立村村通工程,让百姓欢呼,从原先的难泥难坑变成了水泥路面,百姓买起了农耕机,种田不再苦、现在更方便、更快捷。路通了,车通了,种的农副产品在家里就能销售,大大减少了老百姓极大的劳动力。

搬迁农民心欢喜

杨波,现年47岁,家住龙台村1社,全家6人,因旧房是土坯房,多年失修造成危房。在2015年6月,龙台村落实土地增减挂钩和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后,按照国家异地贫困农民搬迁政策规定,旧房折币7.6万元,异地搬迁贫困补助按贫困人口每人1.2万元计算,我家可得7.2万元,共计可得国家补助资金14.8万元,我们全家新房可以享受150平方米,新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算,才15万元,我只交2000元就可以享受这150平方米的新房。我已把新房装修成农家乐的形式,准备在投入一点资金开办农家乐,体验一下当老板的滋味。

杨波表示,如果国家没有这样好的政策,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我现在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因为我们原先全家一年的收入只能够一年的家庭开支,没有余钱,更谈不上买房子。现在国家给我们修的像别墅一样的房子,我们全家太满足了,感谢政府给与我们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我不善于言表,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党给我们贫困家庭出台了好的政策,解决了我们全家最大的难题,我们终身不会忘记的。憨厚老实的他在说最后的话语中,记者注意到,语言颤抖,眼睛闪着泪花。这表明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从内心表达了对党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