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政办发〔2021〕87号]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20:41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

《天水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13日

(此件有删减)

天水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1.交通发展成就

“十三五”初期,在《甘肃省“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6〕179号)中共规划全市交通建设项目25个,其中公路畅通工程建设项目17个,道路运输枢纽场站建设项目8个。2018年9月,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交通运输厅对“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及规划项目进行了中期调整,调整后全市交通建设项目29个,其中公路畅通工程建设项目8个,道路运输枢纽场站建设项目1个,乡镇客运站项目20个。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95.42亿元。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公路覆盖率和通达深度不断提高。截止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139.619公里,比2015年底的10513公里增长34.5%。其中国道771.744公里,省道1380.596公里,县道2310.733公里,乡道2685.251公里,村道6991.295公里。从等级结构来看,天水市高速公路272.865公里,一级公路120.641公里,二级公路649.811公里,三级公路953.48公里,四级公路12109.969公里,等外公路32.853公里。等级公路占比达99.77%,比2015年底94.6%增长5.17个百分点。公路网面积密度由“十二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72.5公里提高到现在的98.9公里。

目前秦州、麦积、甘谷、武山、秦安五县区已经开通高速公路,实现与主城区一小时通达;S25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庄浪至天水段项目已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S03天水绕城高速公路项目、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天水段等一批高等级公路项目均已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新建改建普通国省道420公里,85%的乡镇实现普通国省道覆盖,G310秦州至甘谷至武山段升级改造工程、S325甘谷至渭南镇至麦积段二级公路、麦积镇至麦积山景区旅游公路、S218高庄村至麦积镇旅游公路、S208洛门至水帘洞旅游公路、麦积区潘集寨至温泉旅游公路、S225线杨家岘至武山县城公路、S304秦安至甘谷公路、S529清水至社棠公路、S536礼辛至谢家湾公路、武山县贺家店至岷县战备公路、麦积区社棠镇至清水县南峡战备公路、麦积区温泉至虹门子旅游公路等20个普通国省道项目先后建成通车。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精准扶贫“一号工程”要求,强力推进交通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7508公里,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里程7050公里,加固改造危桥28座,完成投资26.4亿元。全市113个乡镇和249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8010个自然村已通硬化路6648个,通畅率达到83%。截止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987公里,较2015年增长27.2%。清水县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麦积区被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路长制”在清水首推、全市覆盖并在全省推广,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覆盖率超过90%。“省市统筹、县级负责、乡村齐抓、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体系初步建立。五年来,天水市解决了农村地区“走得了”的问题,努力推动实现人民群众“走得好”的愿景,兑现了“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铁路取得跨越式发展。天水境内有徐兰高速铁路宝兰段、陇海铁路、天平铁路。其中徐兰高速铁路宝兰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7月9日宝兰客专开通,宝兰客专在天水境内线路长约105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设东岔、天水南、秦安三处中间站。天水南站存车线于2020年9月26日建成投运,该项目实现由天水始发开往兰州、西安方向动车组列车,对于加快构建天水铁路“十字”骨架、完善陇东南铁路运输组织体系、促进天水地区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陇海铁路横贯天水市全境,市域内东起麦积区牛背村,西至武山县谢家坡村,是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重要铁路通道。天水已经实现东向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以及宝鸡、杨凌等重要节点城市,西向与定西及省会兰州等省内重要中心城市的2小时通达。

航空正在谋求升级发展。天水机场位于秦州、麦积两区中间的藉河谷地,麦积区羲皇大道东段二十里铺,占地634亩。2008年09月举行开航庆典,目前开通了天水至西安、天津、南京、重庆、银川、杭州的航线,机场等级为3C级,性质为军民合用,可供CRJ、D328等中小机型起降。2020年,天水麦积山机场旅客吞吐量17.7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6.1吨,相较于“十二五”末的旅客吞吐量6.33万人,货邮吞吐量24.7吨增长明显。目前,新机场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客货运枢纽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先后建设天水汽车西站、麦积客运站、甘谷客运中心、清水汽车西站等5个重点场站和20个乡镇汽车站项目,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善的公路客运枢纽体系。高位谋划、全盘布局,与宝兰客专同步建设天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及站前广场项目,实现了高铁与公交、班线、出租无缝衔接。

(2)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天水市道路客货运量保持平稳有序的增长态势。截止2020年底,全市公路运输总周转量达到357635.2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11%;完成货运周转量337157.7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72%;完成旅客周转量204774.94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4.78%。积极顺应“高铁时代”新形势,鼓励客运企业将闲散班线运力转化为旅游运力,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定制客运专线业务。5年来,全市旅游客运企业由2家增加到5家,旅游包车由18辆增加到124辆,运力较5年前翻了6倍。持续推行“车头向下”发展策略,试点开通镇至村区域定线小客车,因地制宜发展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提供差异化的出行服务,乡镇通班车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汽车客运站“游客中心化”改造有序推进,客运联网售票范围不断扩大,交通一卡通惠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持续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在规划布局、硬件建设、政策保障、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新建智能公交停靠站418个,新开辟公交线路34条,新投放公交车558辆,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从2015年的8标台增长到10标台,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建成投运,两区公交车实现了智能调度,公交专用车道实现了零的突破,出租客运管理改革持续推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共享自行车等新业态有序发展,以常规公交为主,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为辅助,多模式、高品质的城市公交体系日趋完善。

深入开展绿色交通建设。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引导企业筹资2.13亿元,更新投放纯电动公交车295辆,占“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增新能源公交车总数的四分之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出租车占比持续攀升。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严格落实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年度检测,积极配合环保、公安、工信等部门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装备,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天然气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天水市城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天政办发〔2019〕33号)。全面完成出租汽车油改气工作,有效减少营运类车辆尾气排放。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督促有汽车喷漆房的机动车维修企业按要求安装VOC处理设施设备并做好督导检查。

狠抓公路路域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发现隐患及时采取警戒措施,设置相应警示信号,消除险情隐患;及时修补破损路面,加大危桥改造力度,保持路基稳定,公路构造物、沿线设施、交通标志标牌、安全防护设施及绿化林完好。二是持续做好路域环境治理,加大巡查力度,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抓好公路绿化,坚持合理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严格控制交通运输项目建设扬尘治理,落实“6个100%”的工作要求,采取洒水、喷雾、覆盖篷布、围挡施工现场等防尘方式,减少项目施工扬尘污染行为发生;严格落实地面绿化、硬化等抑尘措施。加大对废旧沥青材料和水泥砼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加强弃土管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到规定的弃土场,不得向河流、水库和弃土场以外的地点倾倒;工程竣工后,及时对取土场和弃土场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不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深刻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蕴藏的新动能,根据天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安排部署,全面整合交通系统信息化资源,加大视频智能分析、大数据统计分析建模等领先的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投资3400万元,建成智慧交通项目。以智慧交通项目为依托,以建设智能化交通应急指挥体系为抓手,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公路管理养护、行业日常监管及服务保障各领域、各环节信息化技术全覆盖,通过辅助决策分析和数据支撑,为行业监管提供更加有效的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普惠化,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3)融资渠道不断拓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加强。着眼交通项目建设任务重、负债大、融资渠道窄的现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县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充分发挥市交发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衔接国内各银行、证券公司,探索基金、企业债、公司债等融资新手段,拓宽交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通过银行授信贷款、申请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争取国家建设债券、以融资代建及施工总承包项目间接融资,累计实现融资127亿元。采用PPP模式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探索推进普通省道旅游公路及农村公路项目“建养一体化”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试点,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多样化,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交通发展挑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天水市交通运输得到快速发展,全市路网和运输结构有效改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交通运输供给质量结构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各种挑战和困难依然叠加,主要突出表现在:

(1)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等级结构偏低,高等级公路覆盖率较低。全市整个路网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仅占7.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与天水市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地位不符。尤其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较低,省道四级路较多,占比达到37%,重点路段通行条件不良。全市尚有张家川县、清水县没能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全市国、省道里程仅占路网总里程的15%,低于全省21%的平均值,干线公路覆盖相对不足。

图1-1 2020年天水市路网技术等级结构    图1-2 2020年天水市路网行政等级结构

(2)运输服务不满足出行需求。客运方面“出行难、难出行”的问题未完全解决。道路基础设施情况、班线开通运营情况、运输服务能力与水平等等都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出行体验,农民群众更加方便的走硬化路、乘方便车的愿望还未完全实现。道路客运运输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客运班线、公交、出租客运经营行为规范不足,营运车辆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仍需坚决打击。道路运输改革尚需深入推进。传统农村客运线路布局和服务有待优化提升,新兴客运模式创新仍需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改革及发展等问题依然存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运价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尚待推进,网约车经营许可工作及网约车监管平台建设有待改善。货运方面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单车单干、自货自运现象依然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全市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开展深度不足,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不充分,物流降本增效成效尚不显著。农村物流发展需持续深化。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尚不健全,农村物流网点、农村客运站、乡村邮政网点融合发展不足,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3)项目建设推进与保障存在瓶颈。融资难度空前加大,普通干线公路建设补助资金不足,市级交通融资平台资金投入和收益严重不平衡,基础设施后续建设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县级交通融资平台虽已建立,但融资实力弱,资金到位率低,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大规模建设、高强度投入的发展形势。在建项目受资金和征地拆迁制约,推进缓慢;新建项目前期工作手续繁杂,耗时较长,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时限开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落实困难,养护力量、设备机械不足,市场化导向的管理养护机制改革进展缓慢。面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要求,交通建设刚性约束越来越强,项目实施制约因素增多,工程建设推进难度加大。随着集体林地和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的推进,涉及基本农田用地审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迁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加大。

(二)发展形势与要求

1.总体形势及要求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交通当好“先行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甘肃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与全国同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迈入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为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支撑。

(2)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路网互联互通水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强调,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十四五”期间天水应加快完善对外运输通道,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为天水稳定发展局面,开拓国际国内双市场提供助力。

(3)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纵深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对于全省包括天水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国家重大战略纵深推进下,天水依托区位优势要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强化枢纽地位,完善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凸显天水作为甘肃南向和东向开放战略支点的区域发展地位,强化发展优势和城市发展能级,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

(4)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交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文化厚重、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生态良好的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医疗教育中心,增强对陇东南地区的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天水交通要紧紧围绕“建强副中心”“走出新路子”发展方向,牢记高质量发展主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以高效的交通链、供应链助力产业链、创新链打造。

2.行业发展要求

(1)交通强国要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三大转变”“五个构建”“四个一流”。

“三大转变”即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五个构建”即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四个一流”即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最终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2)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0〕75号)。要求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前瞻性技术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3)甘肃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甘肃省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思路中对于甘肃省下一个五年的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总要求,统筹存量与增量、统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打造支撑国家战略的枢纽通道新高地、打造保障人民出行的运输服务新高地、打造融合区域发展的路衍经济产业链,实现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为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做好服务保障。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抢抓乡村振兴、 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机遇,以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为驱动,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补短板、提质量、抓重点、强落实,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推动天水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推动天水全面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兰州西安1小时经济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二)发展原则

——抢抓机遇,借势发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快速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品质提升,高效发展。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融入交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与效率的提升,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品质,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向更高质量发展。

——绿色安全,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完善安全体系、强化应急能力,交通运输发展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同时实现交通运输发展绿色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

——保障有力,长效发展。强化土地、政策、组织等多方式保障,拓展交通建设发展资金筹措渠道,深化交通运输发展保障能力,确保综合交通运输有效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和物流网络,全面提升天水东西方向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南北方向联通平凉、庆阳、陇南,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十字型”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着眼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格局,以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切入点,以“高速公路通达各县、对接周边,干线公路结构合理、衔接到乡,农村公路干支相连、村村联通”为目标,提高县际公路等级和通达通畅能力,增强城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交通道路互通、运输服务共享。

到2025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总量明显扩大,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养管能力持续提升,运输结构更趋合理,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应急保障不断增强,节能环保日益加强,初步建立“外联内畅、衔接顺畅、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路网布局优化。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快速网、衔接高效的干线网和广泛覆盖的基础网。高速骨干网络基本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发展目标;普通国道二级以上比重达到9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0%。省际主要通道基本贯通。“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0%。

——枢纽场站完善。规划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成率达100%,枢纽集疏运体系更加优化,旅客换乘更加便捷,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升,公路客运场站功能提升,枢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运输服务便捷。公路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70%,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达75%。多式联运、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大件运输等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旅客联程联运更加便捷顺畅。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城乡配送、农村物流、快递物流等现代物流发展成效显著,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100%。

——绿色安全加强。绿色循环低碳公路水路建设进一步加快,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分别达100%、85%。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般灾害情况下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分别在1小时、2小时以内。

——治理能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实现全覆盖,业务办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公路超限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公路超限货物运输现象明显降低。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运输等市场监管更加规范。

表1  天水市“十四五”综合交通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基础

设施

 

路网布局优化

 

普通国道二级以上

 

94.6%

 

95%

 

预期性

 

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

 

62.8%

 

70%

 

预期性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

 

66.4%

 

80%

 

预期性

 

枢纽场站完善

 

规划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成率

 

--

 

100%

 

预期性

 

运输

服务

 

运输服务便捷

 

公路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

 

27.7%

 

70%

 

预期性

 

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

 

--

 

75%

 

预期性

 

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

 

93.5%

 

100%

 

预期性

 

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转型

发展

 

绿色安全加强

 

高速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

 

--

 

100%

 

预期性

 

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

 

--

 

85%

 

预期性

 

一般灾害情况下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

 

1小时

 

预期性

 

一般灾害情况下普通国省道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

 

2小时

 

预期性

 

治理

能力

 

治理能力提升

 

交通运输服务业务办理满意率

 

--

 

90%

 

预期性

 

2.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天水全市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路网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路网等级结构不断优化完善,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高,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发展成效显著,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进一步放大天水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重要战略叠加区的优势,为天水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构建畅达优质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一)建设发达的快速交通网

根据天水市现有高速公路路网情况,结合天水市对外交通实际需求,强化天水市通过高速公路通道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1.天平高速(G8513)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秦安县安伏镇李家河村,终点秦州区太京镇西十里铺,线路经过秦安县安伏镇、叶堡镇、西川镇、兴国镇,麦积区中滩镇、渭南镇,秦州区中梁镇,境内里程69公里。

线路功能:天平高速是天水“十字型”高速公路发展格局的主骨架,天水市连接陇东及陇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2.静天高速(S25)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张家川县庙川,终点麦积区G30宏罗村,线路经过张家川县马关乡、大阳乡、张家川镇,清水县黄门乡、红堡镇,麦积区社棠镇、伯阳镇、麦积镇,境内里程118公里。

线路功能:天水市北向与平庆地区沟通联系的主要纵向通道,实现张家川县、清水县两县与天水市区的快速联系,助力天水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庆阳、平凉和陇南一体化协同发展。

3.天水绕城高速(S03)

线路走向:线路分两段,其中北绕城麦积段起始于麦积区社棠镇石岭村,止于渭南镇毛集寨,经过花牛镇、渭南镇;南绕城秦州段起始于皂郊镇村,止于藉口镇四十里铺村,经过皂郊镇、牡丹镇,新建里程59公里。

线路功能:分流天水市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增强天水市对外快速通行能力,拓展城市发展格局。

(二)建设完善的干线交通网

“十四五”期间,天水市国省干线将以完善总体公路网络结构,补齐短板为重点,重点完成10条(含同编号不同路段)普通国省干线线路建设工作。

1.G247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秦安县,终点秦州区,线路经过王铺乡、郭嘉镇、秦安县、中滩镇、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平南镇、天水镇。

线路功能:陇天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天水市与定西、陇南的联系。

2.S218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张家川县龙山镇,终点麦积区花庙,线路经过白驼镇、金集镇、马跑泉镇甘泉镇、麦积镇、党川、黄家坪。

线路功能:天水市东部地区的纵向联系通道之一,天水张家川县、清水县、麦积区对外联系陇南、平凉、宁夏地区的重要通道。

3.S221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秦安县莲花镇,终点张家川县石槽沟,线路经过五营、陇城镇、龙山镇、木河、张家川、恭门、阎家、马鹿。

线路功能:宁夏、甘肃、陕西三省之间的联系通道之一,张家川县对外联系宝鸡、平凉的重要通道。

4.S323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张家川县马鹿林场,终点甘谷县礼辛镇,线路经过长宁、秦亭镇、白沙、清水、红堡镇、白驼镇、远门、兴丰、秦安、西川镇、王窑、西坪、大庄、安远镇、大石。

线路功能:天水市定天宝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天水与陇西、天水市下辖县(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之间的联系。

5.S536

线路走向:天水境内起点甘谷县礼辛,终点甘谷县谢家湾,线路经过大石。

线路功能:连通甘谷县礼辛、谢家湾与大石,是天水市西部的一条西向联络线。

6.天水市乡村振兴南北两山片区旅游基础设施

线路走向:道路线路西起秦州区韦家沟、东至麦积区花南村,依次串联平峪沟、中梁空港新城、秦州区皇城堡、周家山、云光寺、成纪新城、峡口、麦积新城、社棠新城、东柯新城、颍川新城、稠泥河谷、吕家沟、罗家沟、杨河村、暖和湾等节点。

线路功能:天水市乡村振兴南北两山片区基础设施项目连接天水市南山与北山,串联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等众多名胜和文化古迹景点。

7.天水市三阳川隧道及引线工程

线路走向:G30连霍高速公路麦积区境内起点,经过花牛镇罗家沟、巧河。

线路功能:天水市快速中通道,加强三阳川地区联系。

表2 天水市“十四五”普通国省干线规划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里程

(公里)

 

建设性质

 

1

 

G247线通渭至秦安段

 

39

 

新改建

 

2

 

天水市三阳川隧道及引线工程

 

5

 

升级改造

 

3

 

S218张家川县菜子坡桥至南街段

 

17

 

升级改造

 

4

 

S218清水县张清界至黑水眼段

 

15

 

升级改造

 

5

 

S218麦积区黄家坪至天水陇南界段

 

30

 

升级改造

 

6

 

S323秦安至安远段(甘谷境内)

 

38

 

升级改造

 

7

 

S323线、S536线安远至礼辛

 

29

 

升级改造

 

8

 

S323陇县至榜罗公路百家至长宁驿至甘陕界段

 

32

 

升级改造

 

9

 

S221线秦安县五营镇至张家川县城段

 

36

 

升级改造

 

10

 

天水市乡村振兴南北两山片区旅游基础设施

 

97

 

新建

 

(三)建设广泛的基础交通网

1.优化农村公路布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要求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了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就要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发挥农村公路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先行保障作用。

到2025年,天水市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能够实现大部分乡镇节点及其他重要经济结点、交通结点“20分钟上省道、30分钟上国道、40分钟上高速或抵达县城”。县道能够实现县区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大部分乡镇节点及其他重要经济结点、交通结点相连接。乡道布局既要满足行政村出行需求,同时对县道网进行补充和完善,与县道有效衔接。深化乡村资源路、产业路等道路建设,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2.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结构

(1)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标准。“十四五”期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旅游点、现代农业园、乡村物流点等经济与交通节点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公路实施提档升级,积极争取安排提档升级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各县争创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通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发展水平。

(2)制定农村公路统一建设质量标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标准是打造“四好农村路”的重要一环。首先从设计与标准入手,分别针对县乡村道制定不同的统一质量标准,依据标准对建设单位进行质量标准的要求,从而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其次农村公路建设要严格按程序办事,严格把控农村公路建设“五关”:施工队伍资质审查关、开工报告审批关、路基验收关、施工质量监督关、工程验收关,在此基础上加强建设质量监督与质量追责制度。

(四)建设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

1.强化基础设施服务旅游能力

(1)构筑“快进慢游”交通网。以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等为重要节点,构建航空、轨道交通、公路、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推动5A级景区通一级及以上公路,4A级景区、旅游风情小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3A级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星级乡村旅游区、行政村具备条件的通双车道四级公路。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旅游环线。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结合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并根据需求增设自行车道、步道等慢行设施。支持为红色旅游景区直接配套的红色旅游公路建设。

(2)完善道路沿线旅游服务。完善公路沿线观景平台、停车场、自行车道及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加强应急抢险救援等公共服务。有效整合公路闲置资源、沿线旅游资源等,加快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根据旅游区景区质量等级,优化提升道路旅游标牌标识设置,基本完成连接3A级及以上景区的主要公路沿线标识设置。在具备条件的服务区规划设置房车营地、自驾车露营地、汽车旅馆等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3)拓展交通设施服务功能。完善交通运输设施资源功能配置,适应人民群众健身、休闲、体验、娱乐等需求,考虑马拉松、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需求,让交通运输设施资源最大程度走近普通百姓、走向日常生活。

2.打造交通旅游品牌产品

(1)打造旅游风景路。充分发掘旅游优势资源,注重人文风物风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风景道,使道路与风景相辅相融,实现交通、景观、游玩、保护等功能的有机结合。根据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与特色元素,规划建设具有天水特色的山水风情旅游公路,进一步展现天水市“陇上江南”风景特色。

(2)建设特色主题服务区。规划建设一批融入地方旅游文化元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其中天水可以以麦积山景区为依托,在麦积镇至麦积山景区沿线甘泉服务区等地打造麦积石窟主题服务区,强化交旅融合品牌打造。

(3)加快文化公路建设。天水地处我国的地理中心区,是华夏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重镇,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天水市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资源。建设以天水市“寻根祭祖”文化旅游为突出重点,结合祖脉文化旅游开发空间布局,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祖脉文化旅游路,服务于国内外华人寻根祭祖,打造良好的祖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服务站(驿站)等设施,积极策划、承办各种规模级别的文化活动,提升影响力传播力。

(五)建设高效衔接的运输枢纽

根据现有天水市客运枢纽情况及“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客运枢纽建设情况,“十四五”期间,天水市的客运枢纽建设主要有:

1.天水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西区

规划等级:规划建设等级为一级客运站

规划枢纽功能:天水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西区为天水高铁站配套综合客运枢纽,与公交、出租、社会车辆配套衔接,能够实现与城市公交、客运公铁高效换乘,主要服务于天水市及周边地区。

2.秦安高铁综合客运站

规划等级:规划建设等级为一级客运站

枢纽规划功能:作为宝兰客专秦安高铁站的配套客运站,与公交、出租、社会车辆配套衔接,且开通与大地湾遗址的旅游班线,主要服务于县域周边地区

3.陇海铁路甘谷综合客运枢纽工程

规划等级:规划建设等级为一级客运站

枢纽规划功能:配套建设陇海铁路甘谷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甘谷县道路运输行业综合信息监管中心项目和新能源公交车辆充电桩、停车场地等辅助措施,解决甘谷县道路运输监管信息化落后和姚庄地区公交车辆马路停靠的问题。

4.三阳川综合客运枢纽

规划等级:规划建设等级为二级客运站

枢纽规划功能:主要经营发往兰州、西安等地中长途班线以及天水市区配套公交班线及部分周边县乡的短途客运班线。

四、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工作

(一)养护管理精细化

1.健全科学决策体系

研究通过优化公路养护系统,应用路面自动化采集技术、公路路况快速检测和记录技术,以大数据分析软件为手段,整合路段基本信息、日常巡检信息、交通量观测数据、历年路况检测数据、建设养护工程信息等,建立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资金需求以及投资效益评估等核心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数据库。拓展路况检测应用范围,逐步向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沿线设施等公路全资产检测发展。完善路况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快推广自动化检测技术应用。充分应用“互联网+养护”平台,提高大数据储备、分析与应用能力。

2.推进专业化养护

加快推进预防性养护制度化,实现公路养护由被动防治向主动预防转变;建立预养护机制;坚持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促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周期进入良性循环,合理安排修复养护工程,强化养护设计方案的专业评定,严格养护质量的监督考核;养护机械化是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速度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强化机械化养护,提升养护专业性与养护效率。

(二)养护管理绿色化

1.推广绿色低碳技术

开展公路养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及实用技术研究,引导工程设计和施工向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方向发展,在养护作业中降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公路养护技术和工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服务区技术、旧沥青路面冷再生利用技术等相关技术。

2.优化沿线路域环境

持续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灵活运用“劝、堵、疏、管”等手段,加强马路市场清理整顿,强化路肩路面整治清理,采取“门前三包”、签订责任状以及沿线种植经济林木等方式,实现治理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以“绿色廊道”建设为起点,开展路域环境“试点村”建设,使穿村镇路段公路设施完好,路面洁净无障碍,平交道口规范,边沟排水顺畅,路界内无摆摊设点、倾倒垃圾及种植作物等现象,路田分家界限清晰,红线控制区内无新的违法建筑、地面构筑物及私搭乱建现象,进一步改善路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公路运行能力。

(三)养护管理科学化

1.完善科学养护理念模式

坚持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积极开展日常养护,大力实施预防性养护,并按期对路况水平较低的道路进行修复与升级改造,促进公路养护周期进入良性循环。深入开展公路养护巡查工作,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等轻微破损的及时性修复。合理安排修复养护工程,强化养护设计方案的专业评定,严格养护质量的监督考核,在对路面进行改造的同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提升公路养护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全市的路网路况稳定与畅通运行。

2.强化养护科学技术应用

在公路养护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鼓励养护单位配置科技含量较高、技术性能优良的新型养护设备,着力提高全省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养护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科技水平,有效提升公路路况质量。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养护”平台建设,提升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检查、检测、监测、评估、预警和养护决策、作业的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五、打造便捷经济的运输服务系统

(一)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1.做好新形势下客运转型发展

近年来,天水市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强化“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担当,铁路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天水市境内已经实现宝兰客专的高速铁路通车,未来随着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的建设及开通,铁路将在天水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高铁的快速发展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同时也对区域运输通道的客运市场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公路客运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天水市应当做好未来高铁发展新形势下客运转型发展的前期准备,借鉴国内高铁建设相对发达省份的道路客运升级转型路径,制定适合天水道路客运转型升级路径与方向,同时研究新形势下道路客运发展新模式,为天水市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稳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

结合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征、人口分布、农村公路条件、客运出行需求特征等实际,编制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整合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客运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客运线网、场站和运力。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天水市城乡客运结构调整,鼓励对车辆到期下线报废的客运线路由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引导公交企业实施收购改造,成熟一条、改造一条。注意兼顾好运力供给平衡,及时通过调整线路、调配运力等多种方式保障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因公交化改造条件时机不成熟且难以调整调配运力的客运班线,经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备案后可予更新,但同时必须坚持公车公营和员工化管理,严禁挂靠或承包经营。

3.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大力推进外通内联的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车站码头之间的衔接,强化市、县、乡、村之间的交通联系。

(2)加强公交客运场站建设。根据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和居民出行需求特征,在深入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标准适宜、安全实用的公交首末站、回车场、候车亭(牌),完善换乘设施,方便群众出行。整合已有资源推进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集“农村公路管理所、路政管理室、客运服务中心、交通安全管理室、快递物流服务站”等功能为一体,各县市区可以因地制宜开展乡镇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满足出行服务要求。

(3)强化公交配套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强化辖区内农村公路、公交站场、候车亭(牌)等基础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已建成的农村客运和公交站场及时投入使用,保持配套基础设施完好,保障公交安全运营。

4.创新农村客运服务体系

借鉴国内村村通“微公交”经验,在天水市城乡公交和客运班线无法覆盖或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地区,出行需求较小或相对分散偏远的农村地区,积极探索区域经营的预约定制式镇村“微公交”,允许在乡镇区域内使用9座以下车型(小型客车、商务车、小轿车),按照“一定五不定”(定经营区域,不定线路、不定班次、不定站点、不定时间、不定票价)的运营模式或与天水自身相适应的模式,通过电话预约、手机APP预约等定制式、个性化服务,保障农村居民村到村、村到乡镇的出行需求,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公交覆盖率。发展“微公交”应以城市公交为依托,实行公司化经营,公车公营,加强对“微公交”的安全管理。“微公交”建议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经营区域脱贫户承租就业,助力脱贫户奔小康。

(二)提供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

1.加快货运多式联运发展

(1)重点推进天水国际陆港建设。天水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国际陆港之一,以天水国际陆港为依托,建立多通路、多方向、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网络,打造天水市公铁联运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国际陆港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提高运输管理决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陆港的多式联运发展水平。

(2)积极扶持货运企业发展。对于多式联运相关的龙头骨干企业,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扶持具有跨运输方式货运组织能力的相关企业承担全程责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组建相关形式的经营联合体。依托多式联运企业,开展“一单制”联运服务;鼓励无车承运等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转变。

2.推进专业化冷链运输

(1)大力提升冷链运输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鼓励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冷链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与冷链运输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购置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和控制设备,提升企业的冷链运输服务能力;完善冷链运输物流标准化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冷链运输物流发展的需要,制修订食品冷链配送操作规范、食品冷链温度控制等冷链基础、冷链管理、冷链设施、冷链技术等层面的标准。

(3)积极推进冷链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冷链运输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等先进的配送组织模式,积极引导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通过统一组织、按需配送、计划运输的方式整合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3.补齐农村物流短板

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推广“多站合一”的乡村综合服务站模式。

4.完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节点网络,优化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城市配送节点体系,推广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各区域货运场站,统一建设城市配送以及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物流节点;规划建设货运场站、仓储与配送中心的专用物流通道,提高物流节点的通达效率;城区的配送采用标准化的节能小型货车, 改善城市货运通行环境,为物流标准化车辆提供便利。

(三)打造高效集散的集疏运体系

加快构建与多式联运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完善机场、陆港的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尽快打通连接枢纽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城市出入城道路与高速公路衔接,构建完善的集疏运网络;积极推行载货类车辆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四)提升运输产业发展质量

1.壮大运输与共享租赁市场

(1)着力引进与培育一批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龙头运输企业,进一步提升天水市运输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强做优道路运输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支持本市具有条件的运输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引导和支撑线上线下交易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物流市场集约化发展。

(2)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市场发展,尽快建立和健全与汽车共享租赁相关各行业的配套支持。通过建立全市信用保障体系和保险行业参与汽车租赁市场等诸多措施,建立健全汽车租赁的保障体系,解决承租人欠租、违约现象。强化汽车租赁违章相关违章处理简化程序与在线违章处理方法,为促进行业成熟发展提供动能。

2.加强市场监督引导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三关一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严把经营者资质不达标者莫入市、车辆技术等级不达标者莫营运、从业人员资格不合格者莫从业的三道关口,强化站场的源头监管,防范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及影响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的责任案件发生。

(2)实行运输市场管理行政合同制度。以质量服务、安全管理、违章违规记录、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合同方面,与主要客货运企业签订行政合同,以行政合同约定的方式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履行服务承诺。

(3)在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下,优化考核项目。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客运管理,严格审批许可旅游客运企业资质,实行两权归企、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引导旅游客运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针对天水市驾培行业市场出现的驾校发展过快、数量过多,培训能力过剩的问题,在防止恶性化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新的措施,进一步引导驾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将过去的规模化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合理、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的正确发展方向来。同时将提升质量、防控行业风险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来抓。

3.提高运输装备水平

运用经济手段,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购买鼓励车型的,以提高补贴等方式,引导鼓励厢式车辆和专用车辆的推广和使用;积极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经济、实用的客货兼用的营运车辆;积极推动定位系统、车辆运行监测的配置等相关条件作为营运车辆的准入条件;深化营运车辆的联网联控,强化“两客一危”、应急保障车辆的安装符合标准的智能视频监控提醒警示系统,切实提高车辆装备水平。

六、打造路衍经济产业链

(一) 推进交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加强旅游要素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增加路侧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在旅游专用道路增设徒步、自行车绿色休闲健身道路等设置,强化铁路、航空等枢纽场站与景区间的公共交通的运营及相关一体化设施建设,强化枢纽场站到景区之间的接驳服务,构建与旅游相关的“零换乘”枢纽运营组织。加强景区的相关停车布局与建设,推动景区智慧停车、共享停车等相关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周边既有停车设施与相关资源,强化车位供给,缓解旅游景区停车难的问题,增强设施有效利用率。

2.创新交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

以“交通+”的模式发展交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挖掘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特色文化等新业态的消费潜力。公路营运企业需强化与文化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做好信息共享,合作开发旅游相关共享交通或共享出行服务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高端、休闲旅游行业服务品质。

(二)拓展通道物流和枢纽高端服务产业

1.拓展枢纽物流功能

通过枢纽场站的通道及相关车辆汇集的优势,根据相关干线物流的货物中转及车辆配载需求,公路企业与物流企业强化业务整合,根据天水市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天水的干线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的不同层次需求,积极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节点建设,形成与周边区域相关物流园区的功能互补与信息交流,为通道的车辆与货物提供仓储、集配、中转、分拨等相关服务,拓展枢纽场站的货物服务,打造枢纽终端物流与信息服务体系。

2.发展农特产品商贸物流

根据天水市农业及相关特色产品的运输特点与需求,交通营运与物流产业企业应当积极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采摘园等进行业务联合,通过战略合作、乡村振兴等相关形式,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通道的便捷性、快速性,为农特产品提供冷链运输、保鲜运输等特色物流服务,做好农特产品商贸物流。

(三)打造公路服务区新型综合服务体系

1.提高服务区服务能力

统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布局与发展,有效整合公路闲置资源、沿线旅游资源等,推动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服务设施为过往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停车、加油、公共厕所、休憩等基本服务,同时兼顾提供便利店、加油(气、电)站、住宿、汽车维修、道路救援、证照审验、身份查验、法律咨询等多样化服务;综合考虑养护管理、应急处置、收费管理、超限执法、宣传展示等需求,实现公路沿线设施多功能合一,提高服务设施综合效益和利用价值,提升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让公众充分感受和共享公路交通发展成果,切实提高获得感。

2.推动服务区功能升级

以提升人民群众出行体验为目标,创新服务区商业模式,由传统自营为主逐步向新型自营、“外包+监管”转型,根据各个服务区特点,采取“一区一策”的办法,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升级工作,将服务区打造成现代化商业服务综合体,有效提升服务区的档次和品位,不断提升驾乘人员出行品质,逐步从“快速便利、及时到达”单一需要升级转变为“快行慢享、轻松旅途”的多元诉求,持续满足新时期社会公众对美好出行现实“新需要”。考虑充分结合沿线产业分布特征,为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旅游服务、物流集散等搭建供给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带动公路与旅游、物流及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具备条件的服务区规划设置房车营地、自驾车露营地、汽车旅馆等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推动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四)加速推进“新基建”建设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交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普通干线路网运行监测与处置平台,开展建设路网运行监测与处置平台,统筹推动公路领域重点路段以及隧道、桥梁、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重点加强监控设施建设,合理增设运行监测,适当规划建设综合交通监测终端、智能视频监测终端等系统,采用动静结合的监测方式,完善公路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同时,更好的搭建覆盖更广、可靠性更高的交通通信服务,深化交通参与者、交通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运行环境与相关数据平台的双向或者多向交互,从而进一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丰富数据采集监测与出行服务能力,更好的实现路网平台的运行监测功能。

(2)加强交通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为核心,加快构建交通运输大数据共享及智能决策中心,主动融合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数据,积极与周边城市建立交通数据协同合作关系,构建全方位的大数据中枢。开展建立天水市大数据中心。紧跟国家北斗发展方向,重点围绕“军民融合、运输服务、完善标准”方面,加强北斗系统的深层次应用,优先选取相关项目,推广BIM技术在设计、建设、运维等全寿命周期的运用。

2.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借鉴国内智慧公路建设成功经验,积极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高速公路管理、运营服务的深度融合,试点开展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智慧高速”项目;全面探索5G在机场安全、运行、服务、物流、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开展“智慧机场”试点建设;选取试点公路,通过应用5G、LTE-V2X、自动驾驶、智能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快路侧设施基础能力建设,提供稳定的5G网络和边缘计算设备,将碎片化道路信息进行连接,通过5G技术的高速信息传输,实现车辆、道路设施、行人、网络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打造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工程。

(2)加快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未来天水市将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鼓励使用新能源,因此,天水市拟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公交停保场等区域强化布局新能源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新能源充电桩、充换电站网络化布局,为新能源交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化养护领域市场化改革

按照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分类推进建立养护市场机制,努力培育市场主体,把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直接提供”转由向社会“购买服务”,明确政府与市场各自工作职责和要求。推广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试点经验,实现普通国省道养护专业化,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社会化。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推动养护工程的市场化采购,做好本省培育与外省引进,建立区域间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养护大中修市场,研究出台培育和规范养护市场的指导意见和政府购买公路养护服务规则;研究试点推进“设计施工养护总承包”、“区域路网一体化总承包”等新型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强化考核与激励,提高养护生产质量和效率,实现公路全寿命周期内养护效益最大化。

(二)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1.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进一步强化交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一是严把人员准入关,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强化培训教育,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要加强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

(2)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执法保障。首先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善车辆、通信工具、取证器材等装备设施,及时增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巡查车及装备。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全省高速公路与国省道重点路段的视频监控。

2.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1)加快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和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制定标准化管理的政策、规章和制度,探索建立标准化管理与服务中心和平台。

(2)系统形成标准化技术体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安全应急、信息化、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制修订形成一套具有天水特色的普通公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推广BIM技术在普通国省干线设计中的应用。

(3)强化落实标准实施体系。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审查和考核,强化市场准入、招投标、监督检查、交竣工验收、诚信管理、信息公开等行政手段在标准实施中的应用,促进标准的有效实施。

(4)完善建立标准化保障体系。建立标准的审查和评估制度,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标准化人才资源配置,制定标准化资金支持补助政策,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建共享的标准化投入机制。

3.强化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

(1)健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研究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交通运输应急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路网运行协调联动机制,提高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效能和效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制,健全公路运行监测与预警,强化部门联动,完善联动响应机制。

(2)强化应急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建设,人员编制要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强化应急管理机构作为实体机构的职能,发挥其在应急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及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打破部门界限,整合管理力量,统筹推进、衔接、调动各种资源,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切实提高统一指挥调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辐射状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网点,建立着眼基层、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市的应急保障基地,提高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实现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4.重视行业党风廉政建设

(1)提升拒腐防变思想能力。将提升人员思想认识,筑牢思想防线,作为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好常抓不懈。一是开展好正面引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牢记责任使命,自觉做廉洁从业的表率。二是开展警示教育。利用专题学习、党支部会议、工作例会等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对行业内部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享,剖析问题根源,使党员干部认清违纪后果,切实得到警示教育。三是廉政建设,预防在先。加强教育、把防腐阵地往前移。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总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党风廉政建设同交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实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加强廉政监督和管理。一是加强养护经费使用的督查,确保养护经费用在刀刃上。在养护费开支上,严格执行制度,对养护经费使用进行全程监督。二是充分发挥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三是加强办公室日常开支管理。要不断完善办公室日常开支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落实,使之形成规范化。

(4)树立交通行业公正清廉形象。针对交通部门所有窗口行业,有针对性的加强人员教育与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与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的思想、道德、法律和业务素养,力求在执法等对外业务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公交通行业形象。

(三)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

1.推动智慧交通发展

(1)推进新科技、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中的应用,实现对重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监测。推动重点路段的交通运行情况的获取与感知能力,提高智能网络覆盖面,完善物联网设施管理与智能化维护工作。强化信息技术在交通监管管理中的运用,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安全重点营运车辆、危险品运输等方面的风险监控与评估预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数据资源共享优化网上政务服务效果,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2)加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完善交通科技的创新合作机制,强化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合作共享。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创新企业、科研院校等各方面资源,打造交通科技“产学研”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交通科技创新的基础资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及交通科技创新实验共享平台,为各方相互联系沟通、合作协调打造良好的基础与机制,助推各方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交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3)提升科技治超能力。加快建设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主要包括非现场执法前端检测系统和市级非现场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前端检测系统设置在公路断面上,检测通过的车辆,实现对车辆重量数据、车辆图片及车牌信息的采集、超限车辆的报警提示以及现场数据的上传。市级非现场执法综合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向交通综合执法部门,有利于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对车辆检测数据进行管理以及开展执法工作。综合管理平台由数据接收集群、大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集群、应用服务集群、数据交换服务集群等组成,用于实现全市的治超站、源头治超、非现场执法站点等各类站点数据及治超成员单位信息的传输、存储和访问等服务。

2.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1)关注交通节能减排。推广绿色节能交通运输装备。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旅游包车、城市物流配送车为重点领域,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和个人购买与使用新能源绿色节能的交通运输装备。结合充电站、加气站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对城区新增公交车辆全部投入新能源车型,路况、运距、客流等条件具备的班线车辆,投放油气双燃料或新能源车型;出租车运营企业,新增出租车辆应尽量投放纯电动车型;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客运车辆车型配置和等级,持续推进老旧车辆的淘汰报废。加大加气站、充电桩的规划建设与配置,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打下基础,全面提升新能源节能交通设备在所有交通运输装备中的占比。

(2)加强车辆和企业污染防治。会同天水市环保部门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制度,全面加强汽车尾气的综合治理,对全市辖区内车辆进行污染排放排查与检测,重点针对高污染高排放重载车辆等进行排查,确保从车辆源头控制空气污染排放。针对运输企业存在车辆污染排放问题的进行整治与整改工作的开展。开展绿色维修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引导运输企业采用环境友好、节能环保的客运车型,鼓励发展集装箱、封闭式货运。

(3)提升节能减排治理能力。注重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在公路建设养护材料绿色循环化、节能减排设备实用化等方面落实相关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于省内率先开展交通运输能耗监测统计体系建设。成立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发中心和监测统计中心,每年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能耗统计调查工作,形成能耗调查分析报告,实现能耗总量、强度等数据的在线上报、审核、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全市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排放统计工作。

(4)推进交通集约发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同时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和生态防护技术,重点加强对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保护,避绕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做好原地更新建设,尽量控制和新增交通建设用地规模。

(5)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实现交通建设材料的循环可再生与集约化使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提高公路排水系统对路面和桥面径流的消纳与净化功能。

3.推进平安交通发展

(1)加强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实现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全覆盖。一是新建公路要严格配套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防护等设施,采用警示、诱导、提高通视距离等措施,降低交通事故概率,有效改善公路行车环境;结合使用周期,定期更新改造护栏、标志标线等交安设施,优化指路标志体系和整治平交道口。督促养护单位根据公路安全设施的使用年限定期维护更新,对安防工程项目要实行绩效评价,并跟踪隐患处置效果,积累经验。通过设置合理的路侧净区为驾驶人员提供容错空间,减轻事故损失。落实竣工验收制度,验收时除相关部门参与外,也要引入公安交警、安监部门参与。二是大力开展全市范围内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天水市农村公路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方案”。对重点隐患路段进行挂牌督办制度,对安防工程项目要实行绩效评价,并跟踪隐患处置效果,积累经验。将公路安全设施纳入养护范围,督促养护单位根据公路安全设施的使用年限定期维护更新,并随时间推移和公路交通情况发展变化,当其安全性能不再适应时,应结合公路安全隐患治理规划进行动态升级改造。要加强公路巡查,安全设施遗失损毁的要及时予以修复,确保安全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2)消除四、五类桥梁。以四、五类桥梁土建结构改造为重点,并对安全等配套设施缺失而影响通行安全的桥梁进行整治。采取动态高效安全防范措施,做到现有四、五类桥梁改造加固率100%和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当年处治率100%。加大农路危桥改造力度,制定改造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和承载能力合理选用改造方案,合理的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对危桥进行改造,以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强化安全治理与监管。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春运及“黄金周”等重点时段、重点营运车辆、重点区域和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严格营运驾驶员的培训与考试,严把营运驾驶员准入关,对不符合相应资格的驾驶员,一律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全面推行运输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制。

(4)针对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足,对于交通安防设施认知度较低的问题,宜联合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进村、下乡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群众出行的安全意识、安全防护能力,从意识上主动规避交通潜在安全风险,提升整体交通安全水平。

(四)增加行业发展软实力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形成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一是完善选用机制。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识人、选人渠道,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二是完善聘用机制,变“人才归我管理”为“人才为我所用”。鼓励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实现全员聘用管理的目标。三是完善流动机制,实行人员能进能出管理。在引进高级专业人员和择优吸收研究生、大学生充实公路技术队伍的同时,要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目标。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坚持“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在人才待遇上,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与一流报酬挂钩。争取编制,培养高端人才。

(2)加强行业内人才培养建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抓好行业内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主动适应交通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交”战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破限制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引进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创新计划,支持企业为适应提高装备水平、促进绿色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等需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加快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2)完善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主动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在成品油消费税返还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用于科技创新。积极探讨财政资金科技投入的“以奖代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3.推进行业文化建设

大力传承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加大行业先进典型培树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行业软实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管理和舆情监测引导,开展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等重大主题宣传,为加快推进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八、“十四五”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

(一) “十四五”建设计划

“十四五”期间,共规划建设公路正选项目19个,建设规模584公里,规划总投资29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3条,总里程246公里,规划投资204亿元;普通国省干线项目10条,总里程338公里,规划投资55亿元;农村公路1项,规划投资25亿元;公路服务设施及路网改造项目1个,规划投资3亿元;客运枢纽场站4个,规划投资7亿元。另外,按照备选、储备方式规划公路项目28个(里程990公里),枢纽项目4个,总投资755亿元,在“十四五”期间均未列投资(详见附件1、附件2)。

表3 天水市“十四五”公路建设项目明细表(正选)

序号

 

所属区县

 

项目

 

里程

(公里)

 

技术等级

 

建设性质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建设年限

 

一、高速公路

 

246

 

 

 

204.3

 
 

(一)国家高速

 

69

 
 
 

11.0

 
 

1

 

秦州区

麦积区

秦安县

 

G8513平凉—绵阳高速平凉(华亭)至天水段

 

69

 

高速公路

 

新建

 

11.0

 

2016-2021

 

(二)省级高速

 

177

 
 
 

193.3

 
 

1

 

麦积区

清水县

张家川县

 

S25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庄浪至天水段

 

118

 

高速公路

 

新建

 

133.3

 

2019-2023

 

2

 

秦州区

麦积区

 

S03天水绕城高速

 

59

 

高速公路

 

新建

 

60.0

 

2021-2026

 

二、普通国道

 

39

 
 
 

11.5

 
 

1

 

秦安县

 

G247线通渭至秦安段

 

39

 

一级公路

 

新改建

 

11.5

 

2023-2027

 

三、普通省道

 

299

 

 

 

43.0

 
 

1

 

麦积区

 

天水市三阳川隧道及引线工程

 

5

 

一级公路

 

升级改造

 

11.0

 

2019-2022

 

2

 

张家川县

 

S218张家川县菜子坡桥至南街段

 

17  

 

三级公路

 

升级改造

 

0.5

 

2022-2024

 

3

 

麦积区

 

S218清水县张清界至黑水眼段

 

15

 

三级公路

 

升级改造

 

0.6

 

2022-2024

 

4

 

麦积区

 

S218麦积区黄家坪至天水陇南界段

 

30

 

三级公路

 

升级改造

 

1.1

 

2022-2024

 

5

 

甘谷县

 

S323线秦安至安远段(甘谷境内)

 

38  

 

三级公路

 

升级改造

 

1.1

 

2023-2025

 

6

 

甘谷县

 

S323线、S536线安远至礼辛

 

29  

 

三级公路

 

升级改造

 

0.9

 

2021-2023

 

7

 

张家川县

 

S323线百家至长宁驿至甘陕界段

 

32  

 

25公里三级路,7公里二级路

 

升级改造

 

2.8

 

2022-2025

 

8

 

张家川县

秦安县

 

S221线秦安五营镇至张家川县城段

 

36  

 

二级公路

 

升级改造

 

5.0

 

2022-2025

 

9

 

秦州区

麦积区

 

天水市乡村振兴南北两山片区旅游基础设施

 

97  

 

二级公路

 

新建

 

20.0

 

2022-2026

 

高速与普通国省道合计

 

584

 
 
 

258.7

 
 

四、公路服务设施及路网结构改造

 
 
 
 

2.7

 
 

1

 

秦州区

武山县

甘谷县

 

G30天定高速公路维修完善工程(路基、路面、桥隧、交安、机电、房建维修完善)

 
 
 

新改建

 

2.7

 

2020-2021

 

五、农村公路

 

1300

 
 

新建

 

25.0

 
 

公路合计

 
 
 
 

286.4

 
 

 
 
 
 
 
 
 
 
 

表4 天水市“十四五”客运枢纽场站建设项目表

所在区县

 

名称

 

建设等级

 

建设时间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建设性质

 

麦积区

 

天水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西区

 

一级

 

2022-2024

 

4.0

 

新建

 

三阳川综合客运枢纽站

 

二级

 

2023-2025

 

0.5

 

新建

 

甘谷县

 

陇海铁路甘谷综合客运枢纽工程

 

一级

 

2022-2024

 

1.2

 

新建

 

秦安县

 

秦安高铁综合客运站

 

一级

 

2023-2025

 

1.5

 

新建

 

合计

 
 
 

7.2

 
 

(二)“十四五”投资估算

1.公路建设投资

经估算,天水市“十四五”期间公路正选项目建设投资约29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及相关改造工程规划投资207亿元,普通国省干线规划投资约55亿元,农村公路规划投资25亿元,客运枢纽场站规划投资约7亿元。

表5 天水市“十四五”公路建设投资表

项目

 

总里程

(公里)

 

占地规模

(亩)

 

“十四五”投资

(亿元)

 
 

 

高速公路及相关改造工程

 

246

 

28244

 

207

 
 

普通国省干线

 

338

 

17371

 

55

 
 

农村公路

 

1300

 

36840

 

25

 
 

合  计

 

1884

 

82455

 

287

 
 

表6 天水市“十四五”枢纽场站建设投资表

项目

 

占地规模

(亩)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建设性质

 

综合客运枢纽

 

128

 

7

 

新建  

 

合 计

 

128

 

7

 

 

2.公路养护资金测算

经估算,天水市“十四五”期间养护资金总需求约为7亿元。

表7 天水市“十四五”公路养护资金表

项目

 

养护补助资金(万元)

 

合计

 

省级

 

市级

 

县级

 

县道

 

9100

 

9100

 

18200

 

36400

 

乡道

 

5565

 

5565

 

11130

 

22260

 

村道

 

3400

 

3400

 

6800

 

13600

 

合计

 

18065

 

18065

 

36130

 

72260

 

3.“十四五”建设养护总投资

经估算,天水市“十四五”时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投资情况主要为如表所示:

表8 天水市“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表

项目名称

 

占地规模(亩)

 

总投资(亿元)

 

公路

 

82455

 

287

 

枢纽场站

 

128

 

7

 

养护

 

--

 

7

 

合计

 

82583

 

301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协调保障

建立由政府主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公安、统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方案的实施,并将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天水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动加强与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快确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地实施,各个区县做好责任落实,找准各自切入点,积极主动完成各区县相应“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

(二)建设用地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应当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对接和协调,将潜在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以保障未来天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交通主管部门需主动与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其次保障国省干线公路、综合客货运枢纽场站等单位土地交通承载量较高的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推动综合开发、立体开发,促进土地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

(三)建设资金保障

争取市政府继续加大对交通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交通系统内部探索激励政策,推动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通过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导社会投资者参与交通建设,积极探索BOT、股份制、省市共建等多元化投资模式。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深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自身特色与资源禀赋,如在打造“生态环保路”、“旅游品牌路”时,实施旅游开发、特产物流等相关特色产业,盘活公路附属资产和衍生资产。同时,可以采取组建成立专门机构实施路衍经济一体化经营开发,将企业的定位、战略与当前重点在建和待建项目的路衍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强监督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创新统计方法,完善交通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规划风险防范及应对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风险的预判,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规划中期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评价监督的良好氛围。


解读关联:图解《天水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