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阳县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4:37

关于松阳县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中共松阳县委党校 翁凤英

古村落是指在美术、建筑、民俗上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有一定历史年限、规模,现在仍活态存在的村落。如今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经公布,松阳又有42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范畴,成为浙江入选最多古村落的地区,堪称中国最完整古典村落县域的样板。这些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民服务的村落,它是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称为中华文化的DNA。

一、松阳古村落现状

松阳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浙西南最大山间盆地松古平原,有“金瓯玉盘”、“处州粮仓”美誉,原生态田园风光与独特人文习俗和谐共生,衍生了众多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

目前,松阳境内有100多座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其中有50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堪称华东地区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县份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古民居更是星罗密布。建筑环境、构筑布局、建筑风貌、宗族文化、耕读文化、风俗民情等传统文化通过古民居保存得比较完整,不仅留存了各个时代的历史信息,更相对完整地保持着“山水—田园—村落”的格局。

(一)古村落是松阳传统文化的精华。松阳传统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绝大多数是1911年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历史沿革,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布局、村落地址等保存得比较完整,生活习惯、耕读文化、宗族文化、风俗民情等传统文化未有大的变动。传统村落凝聚了松阳1800多年农业文明的精华,她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缩影,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大都具有保护和开发的价值。

(二)松阳古村落建筑风格形式多样。松阳古村落从建筑形制上可分为五大类别:以杨家堂、官岭、横岗、黄庄上村、庄后、陈家铺村为代表的高山阶梯式传统村落;以平卿村、呈回村、西坑村、燕田村为代表的高山台地古村落;以山下阳村、横樟村、吴弄村、靖居村为代表的平谷传统村落;以石仓(上茶排、下茶排、山边、下宅街、蔡宅、后宅)为代表的客家建筑传统村落;以界首、松庄、南州、象溪一村、内孟村为代表的傍水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对于研究浙西南文化历史和建筑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松阳传统村落群区域集中、数目多、建筑体量大、雕刻精致、风格多样化、文化传承完整,松阳传统村落形态上贴近大自然,突出原始的野性和朴素的大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松阳古村落文化特色鲜明。松阳古村落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突出建筑的实用性美和追求建筑的理想性,从文化上可分为五大类型:以象溪一村、杨家堂村、界首村、玉岩村等村落为代表的耕读文化;以山下阳村、横樟村、官岭村、呈回村等村落为代表的风水文化;以石仓、乌井(黄家大院)、吴弄村、靖居村等村落为代表的商贾文化;以大岭脚村、周山头村、内孟村等村落为代表的宗族文化;以石仓(上排茶、下排茶、山边、下宅街、蔡宅、后宅)等村落为代表的客家文化。除了建筑上的价值,松阳每个传统村落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以及古老的地方风俗习惯,保存着完整的乡土文化脉络,它们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四)松阳田园诗派呈现出宝贵的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的松阳本土诗人群体,以及生活在松阳的外地诗人,他们有非常优秀的田园诗存世,戴叔伦、沈晦、项安世、张玉娘、练鲁、周权、王景、汤显祖、孟称舜、高涣然等各个不同时代的大批诗人下了大量歌颂松阳的田园山水诗,形成了松阳田园诗派。直到今天,仍有大量的著名的现代诗人来到松阳,描写纯洁安静的田园山水生活,模拟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们在松阳田园乡村中寻找到了归宿,形成了宝贵的松阳田园人文景观。   

二、松阳古村落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古村落建筑存在破败的现象。在松阳这片土地上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古代传统村落,这些古村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少部分已经慢慢衰落破败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衰败体现在了两个方面:第一,古村落周边环境的破坏。由于现在的发展经济需要,很多古村落周边配套建造起了新式的居住建筑,部分河流遭到了堵塞或者污染、堵塞等,农田一块块的变成了一幢幢的楼房,原来的优美传统环境慢慢减少。第二,古村落中传统建筑的破败,由于现代化生活需要,许多村名讲老房子进行改造和重建,使得古村落中传统建筑的价值降低,也加大了往后对古村落保护的难度。

(二)村民对于保护古村落意识淡薄。人们对于古村落的重要性认识不完善,还未知晓古村落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就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较弱。造成这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经济决定了意识。大多数古村落村民生活水平较低,在这样的状态下,村民首先解决的是如何发展经济,而不是对于古村落此等精神层面价值的东西。第二,我们的政府宣传保护力度不大。目前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例如每村通水泥路、路灯,拜访垃圾桶等,而对于古村落这方面的宣传较少。很多村民理解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建设新住所,对于我们一些文化遗产则保护不够。

(三)古村落缺少资金规划。古村落缺少一定的合理规划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资金投入不够。古村落的保护规划所需资金主要依靠我们的当地政府以及村民,松阳县作为欠发达县城,自身财政力度不足建新房必须拆掉老房子,随着农民收入增加,新房子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这样将会导致古村落被拆现象。实行一户一宅制度,维修中,传统建筑中大量的木雕、石雕等精湛的传统工艺,会这样工艺的师傅也越来越少,以及村落自身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古村落保护资金不足,导致了我们对于石仓古民居村落等类似古村落缺乏统一合理规划。

(四)古村落管理难、维修人员缺乏。古村落的管理困难,目前我们农民需要给修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松阳黄家大院中出现的雕刻艺术,是现在的工匠师傅无可复刻的。

三、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几点建议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要解决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尊重历史,尽量保持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原貌;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

(一)加强古村落科学规划,增强保护意识。合理科学的规划是古村落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保护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遏制各种破坏活动和过度开发行为,促进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把握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方向,不至在新农村建设大潮的冲击下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针对我县古村落的分布特点和规模数量,应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编制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明确保护、整治、更新的区域和范围明确具体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严格限定拆迁范围,严格建筑高度、色彩、风格等控制指标。及时反映和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和提高村民保护和热爱遗产的意识。

(二)多元化筹资保证保护经费充足。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保护经费问题是当务之急。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保证保护资金的投入。充分挖掘古村落的各自特色,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将古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列为我县政府的财政预算,确保经费合理增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中来;合理开发古村落旅游资源,获得的收入当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作古村落保护经费。

(三)重视古村落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一个个古村落就像是一座座文化宝库,蕴藏着历史的痕迹,时代的记忆,是我们祖宗赐给我们的瑰宝。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善于挖掘、整理古村落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做好古村落传统文化的发掘工作、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对松阳高腔、竹溪排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使农村独特的传统文化永远活在人们的生活中、记忆里。

(四)将古村落当做稀缺的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古村落的原住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中坚力量,通过合理的开发,打造特色旅游,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是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古村落保护积极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与旅游配套的农家乐、开发旅游纪念产品等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让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受益,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参与保护的热忱。当然,我们的开发规模是适当的,既要避免盲目开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要注意文化特色的保持,破坏原住居民的朴素生活,保持自身特色。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田园松阳”战略目标,将保护利用传统村落纳入全县文化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了全面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的决定,提出了打造“松阳传统村落”特色品牌的目标。笔者认为,通过政府和人们的努力,历史文化村落古韵长存、永续发展,成为展示田园松阳独特魅力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