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金城镇。
仪陇县金城镇篆刻。
金城镇金粟书岩。(图据网络)
大巴山深处的千年古方州——仪陇县金城镇,地处仪陇县西中部,又名城关镇,从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园502年)至2005年9月都为县署所在地,屹立于金城山巅已有1500年历史,总人口近1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近11.7万人,辖24个行政村,10个社区,辖区总面积50.24平方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84千米,东西最大距离6.33千米,是名副其实的西南第一大镇。
盛夏之际,少有的凉风吹拂脸颊、金色的光芒,照耀在巴南高速上。从南充市出发过了仪陇县城 20 多分钟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依山而建、绿色和谐、错落有致的生态宜居山城--金城镇。规划先行 推进城镇有序化发展
回顾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个别城市盲目圈地扩城,导致城市发展“紊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金城镇走出“造城运动”的怪圈,打造新型城镇化标杆,提高城镇发展的质量,金城镇党委领导班子在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及讨论后,决定将城镇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镇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人户分离的人口数量近3亿,其中流动人口就将近2.36亿,让这部分人口的权益得到保障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仅要‘广度’,更需要的是‘深度’。”该镇领导班子达成的共识。
在经济发展方向上,金城镇坚持以商贸服务产业、教育产业为基础,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导,第三产业优先发展,逐步建立起以农副产品集散、生态农业产业化、居住服务、商品集散和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综合型城镇。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生猪、兔肉、优质粮油、水果、蚕桑为特色的绿色农业。建设教育、商贸服务、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城镇。
在城市发展方向上,金城镇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原则,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注重协调发展,着眼统筹兼顾,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镇和省级生态镇。在规划扩张城镇面积的同时,更注重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有序推进优质商住楼开发项目在金城落户。
民生为本 打造良性发展的新型城镇
‘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必然会进入‘城市病’的多发时段,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更需要我们在城镇交通、环境、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统筹安排,协调城镇良性发展。“城镇化不能为‘房地产化’代言,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城镇”金城镇镇长王光明在与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交谈中表示。
近年来,金城镇紧紧围绕实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蓝图,更加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自2011年开始,全镇投入近3千万元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解决城镇普通和困难的“夹心层”人群住房问题。并投入专项资金新建养老院,使五保老人得到集中供养。
三年间,通过努力,金城镇每年帮助近41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每年培训农民工达1000余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近10000人,劳务产值高达2亿元。此外,还落实城镇和农村低保5260人,五保户152户,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280人,为2000多名残疾人进行“量体裁衣”服务,年均日常贫困救济200余次,发放各种民政资金700万元,各项惠农资金300余万元。截至目前,金城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持续好转。
“省市级示范高中”、“省市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幼儿园”,在教育资源上,金城镇作为全县教育基地的聚集点,全镇校园占地面积2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仪陇一中、二中、三中三所高级中学全部落户金城镇,吸引了来自日兴、土门、马鞍、新政等城镇的学子前来求学,在校学生数量超过1万人。有朱德总司令曾经任教过的金城小学,以及省级示范幼儿园。“以教育产业为引导,商贸、旅游、餐饮等产业也将随之得到发展。除教育产业外,城镇里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为服务居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辖区里有仪陇县人民医院金城院区、中医院金城院区、妇幼保健院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4个,门诊部(所)48个,超千张床位;固定资产总值91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32名。其中执业医师335人,执业助理医师162人,注册护士435人。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所有的医疗机构(门诊部)完成诊疗人次就超过46万。
产业支撑 让居民留得住,留得下
让从镇里走出去并还“漂”在其他城市的农民工回到家乡,使他们能在城镇里能留得住,留得下是他们对未来所构想的美好愿景。
“一年小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树形象,打造一流大镇。”王光明介绍说,金城镇在今后一段时期,将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兔业、果蔬菜业及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同时在工业、商业等方面寻求突破。按照“农业产业创特色、商贸物流建重镇、教育旅游树品牌、园林宜居聚人气、党建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城镇及其所辖乡村面貌,推进一体化发展。
“境内的多条省道、县道及”村村通公路“使得交通四通八达,如今南巴高速也正式开通,更为我们的产业发展造就了不小的机遇,在建的化马场至电厂河的快捷通道更将使发展如虎添翼”谈起城镇未来产业的发展,该镇负责人表示将对快捷通道两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打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逐步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外转移集聚,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局面。
近些年来,金城镇的经济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行走在金城镇的街头,人流、商品流、车流相互交织。人气商机旺盛。金城镇财政所有一笔数据:去年,金城镇国税收入2500万余元,地税收入2800多万元,近年来保持持续递增的态势。镇商会统计:全镇仅代理商就200个,面向全国各地上千厂家进货。眼下金城代理商的业务辐射半径,与过去县城功能时一样。巴中茶坝、下八角;本县大寅、马鞍、观紫、土门、日兴等地的商家,依旧习惯性的来这里配货。该镇分管经济的负责人讲,“建立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让居民在城镇里也能取得较高的收入,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这应该是新型城镇化达到的目的之一,也将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文化领航 用特色拒绝千城一面
建设新型城镇化,不是盲目的克隆和模仿。每个城市,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都拥有自身需要传承和发扬的文脉。城镇发展需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拒绝千城一面。
金城镇因镇政府驻金城山腰而得名,是仪陇县老县城所在地,拥有1500年的县治历史,被称为千年古方州。剪纸、篆刻、书法艺术文化在金城这座老城里随处可见,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城镇所在的金城山山顶上的金城山篆刻,至今保留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单字“德”;长800多米石刻,610多幅书法作品的金粟书岩也保留至今。此外占地400多平方米各种字体的“百德园”和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朱德铜像纪念园,更为金城这座山城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厚重感,民间文化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镇发展,不能丢弃的灵魂。这些应该得到我们的继承和保护,并使之在城镇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传承。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自己的特色,创造一个有深度、有历史感的现代化新型城镇。”金城镇一位老领导坦言。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陈俊君 刘治海 摄影 陈峰
智慧仪陇APP
热点推荐
仪陇迎来2023年第一.. 不负繁花不负春 仪.. 爱满蓉城 情暖华夏.. 仪陇县庆祝第22个中.. 《仪陇新闻》2024.06.21 《仪陇新闻》2024.06.20 《仪陇新闻》2024.06.21 《仪陇新闻》2024.06.20 《仪陇新闻》2024.06.19 《仪陇新闻》2024.06.18 《仪陇新闻》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