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各部门、各地区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围绕消费帮扶“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领域,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做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促进脱贫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有力推动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现各部门、各地区消费帮扶的好经验好做法,现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消费帮扶助力欠发达地区发展”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供各部门、各地区互学互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1日)前后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重点,支持各地和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活动,通过统筹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电商平台、媒体等资源,指导各方使用统一活动标识和主题,形成各方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局面,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整合电商平台资源,共享保护非遗产品成果
统筹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参与“非遗购物节”,用数字经济赋能非遗保护。阿里巴巴开辟“淘宝匠心会场”,为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和相关企业提供销售平台。京东整合近百个非遗品牌,将非遗产品融入场景式会场推荐给消费者。抖音推出“守艺匠心”专区,推介销售近千款非遗好物。仅6月10日至13日,各电商平台非遗店铺数量超3.3万家,成交单数约1300万单,销售额约9亿元。
二、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振文化旅游行业士气
活动期间,全国共有150余个地级市结合端午假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涉及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00余个。江苏省把举办“非遗购物节”作为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重要举措。河北、重庆、广东等省市将“舌尖上的非遗美食”作为重点,发动餐饮企业积极参与,通过打折、满减等举措,吸引消费者走进餐馆品尝传统菜肴。安徽、陕西、海南等省在池州秀山门、铜川溪山胜景、三亚南山寺等A级旅游景区举办“非遗购物节”,将非遗购物与旅游有机结合,让游客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体验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享受当地特色非遗产品。“非遗购物节”在促进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为助推餐饮业和旅游业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6月15日,各地“非遗购物节”销售额超过16亿元。
三、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2022年“非遗购物节”,共有334个脱贫县的1480余家非遗店铺参与,覆盖了6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通过点对点帮扶、组织电商技能培训、对接网店进行代销等方式,帮助本地非遗工坊参与活动。山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发挥东西部协作的优势,帮助对口支援的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宣传非遗产品。四川省仪陇县客家牛肉制作技艺相关企业参与四川省“非遗购物节”直播活动,当天销售额达70万元,相关企业通过连续三年参与“非遗购物节”,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惠及脱贫群众375人。青海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苏晓莉,通过参与“非遗购物节”,其企业得到阿里巴巴集团“热土计划”的支持和流量资源扶持,带动非遗工坊40家。许多地方表示,“非遗购物节”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让脱贫户实实在在获益。
四、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氛围
“非遗购物节”得到媒体广泛关注,各级各类媒体通过短视频、图文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介绍非遗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新华社刊发通稿《购非遗好物 享传统文化》《“非遗购物节”助力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阅读量均超100万人次。人民日报刊发《非遗触网活力增(新时代新作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介绍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购物节”,让非遗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生动实践。光明网推出《用数据看非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线上线下齐发力 非遗购物节等你来》,解读非遗对促进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快手、抖音设置“新市井匠人”“匠心进万家”话题,播放量合计超过1.4亿次,点赞量超100万。从江南水乡到青藏高原,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从侗寨苗乡到八闽大地,消费者在购买非遗产品、参与非遗活动中感受着“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浓厚氛围,体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
各地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将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让经济助推文化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与全国非遗战线密切协调联动,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