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度门80后妇女返乡创业 20亩黄秋葵滞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9:00

仪陇新闻网讯(陈相 祝雪松 刘洋)昨(23)日傍晚7点30分左右,仪陇县度门镇联合村的朱吉英手拿剪刀,挎着小竹篮,走进家后山上黄秋葵地里,采收刚成熟的黄秋葵嫩荚。去年10月,在外打工14年的她回到家,用半年时间,将后山撂荒的20亩地开垦出来种上当地人谁都不认识的黄秋葵,希望创业成功带动乡亲致富,而在当地销路不好,让她十分焦虑,希望能有爱心人士帮助她购买黄秋葵。

   开荒创业

  “80后”建起黄秋葵种植合作社

  傍晚7点30分左右,仪陇新闻网记者来到度门镇联合村的宝珠山,一个穿着朴素的农村妇女向记者走来,她告诉记者,自己就是种植黄秋葵的朱吉英,今年32岁,度门镇联合村人。

  朱吉英的菜地位于宝珠山的“肩部”,一大块一大块不相连。“这些地都不是我家的,是我们村上别人家的,因此不成片。”朱吉英挨着指出自己一手一脚栽种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的植物。“这是黄秋葵,又称秋葵,在美国俗称‘植物伟哥’,在日韩被称为‘绿色人参。”朱吉英解释说。

  “等以后形成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后再带动乡亲一起种植。”朱吉英说,目前,她和几家种有少量黄秋葵的邻居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型的黄秋葵种植合作社,这几家的苗子是她培育后免费提供的。

   辛勤劳作

   开荒20亩地种秋葵

  去年9月,丈夫结石病发,回到老家治病。在此期间,朱吉英看到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每日农经”栏目播放了有人种植黄秋葵发家致富的新闻。“我也可以种啊!”朱吉英暗自有了主意。

  由于劳动力全都外出打工,宝珠山上的庄稼地和其他地方一样,大多撂荒了,好几年没有耕种的 地里长满比人还高的野草。于是,从去年10月起,朱吉英便开荒20亩地种植黄秋葵。“天不亮就上山割草,晚上9点半左右才回家,只是中午回家吃一顿饭。”朱吉英说,她一个人早出晚归,用了一个月才将草割完,草割完后就请人翻地。翻地后,就在地里捡草根,免得再次生根发芽。就这样,直到今年3月份,大约20亩的荒地被朱吉英开垦出来。

“开始有想放弃,被同村人人为有神经病”朱吉英告诉仪陇新闻网记者。

  前期她自己试验了3次,第一次直接插种,一块地才育出10几个秋葵,最后请教同村的嫂子,学种玉米的方式,育苗成功。7月中旬,黄秋葵嫩荚长出。

她还告诉记者,这20亩的土地是10多家人的土地,第一年他们不收朱吉英的租金,希望带动周边的人来种植,一般秋葵单产2000斤/亩,如果管护好的话,可以达到5000斤/亩。

   少人问津
   秋葵销路不好愁煞人

在夏天,黄秋葵开花后,一般次日便长出嫩荚,嫩荚3天左右便可采收,否则便长老,长出类似于丝瓜络的纤维。采收后,须及时食用或深加工,冷冻可以储存9个月,保鲜可以储存3天左右,常温下储存1-2天。

  “作为保健食品,当时只考虑到有市场前景,但没有想到市场需求问题,因为黄秋葵零售价比较贵,本地很少有人认识或吃过,味道是否能适应大众口味这些就影响着销售问题。”朱吉英说,这导致现在每天的销量不好。
  可是,每天成熟的黄秋葵不等人,朱吉英专门买的一口大冰柜已经装得满满的,眼看着希望可能化为泡影,朱吉英着急得食不甘味。她和老公到成都、南充和仪陇四处寻找经销商,仪陇一家大型超市和三家酒店已经接纳了黄秋葵,前几天,南部市场的订单也突然不要了,到现在每天只有二三十斤的销量,而一个星期内,家里就已经滞销了700-800斤。
  目前,每天可以采收100斤/亩,让她十分焦虑,希望能有爱心人士帮助她购买秋葵。
  联系电话:13541964130  13408171669  QQ:1210834769

智慧仪陇APP

热点推荐

图片聚焦

仪陇迎来2023年第一..

不负繁花不负春 仪..

爱满蓉城 情暖华夏..

仪陇县庆祝第22个中..

视频新闻

《仪陇新闻》2024.06.28

《仪陇新闻》2024.06.27

《仪陇新闻》2024.06.28 《仪陇新闻》2024.06.27 《仪陇新闻》2024.06.26 《仪陇新闻》2024.06.25 《仪陇新闻》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