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的绿色实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8:27

  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化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宣言》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家级新区的‘中国梦’,是‘绿色低碳的梦’,是‘绿色崛起的梦’,是‘绿色跨越的梦’。”

  先后经历20多年的建设之路,屹立在中国版图上的18个国家级新区,以探索者和排头兵的姿态,引领新常态,探索新机遇,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书写着壮丽辉煌的篇章。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因处黄浦江东而得名。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隔黄浦江与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卢湾、徐汇6区相邻,并与闵行、奉贤2区接壤。全区面积1429.67平方公里

  浦东开发开放25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努力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美好家园。逐步形成了绿轴(世纪大道)、绿环(内外环线绿带)、绿网(东片生态林、孙桥生态农业)、绿片(世纪公园、陆家嘴中心绿地)的绿化格局和“高大、浓密、厚实、粗犷、多彩”的绿化特色。

  全区绿地总量892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45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开发初期的0.5平方米上升到2009年的22.37平方米。同时大力开展旧居住区绿化调整和村域公共设施绿地、居民屋前宅后的绿地建设。

  2010年,新区绿化以世博为契机,加快建设,加强养护,取得显著成绩。全区绿化面积增量创六年来之最。全年新增公共绿地295公顷,绿地总量达到1.2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5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2.7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

  浦东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区。伴随着浦东经济的高速增长,新浦东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四的天津港,2011年吞吐量达到4.3亿吨,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同签署协议,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服务业。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传统水资源所占的比例要达到5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重庆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以及北部新区、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开发区三3个功能区,江北嘴金融城、悦来国际会展城、果园港等3个开发主体,规划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1万人。

  在新区规划之初,就提出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理念,“江山叠翠,绿网融城”。全区共规划建设10多个公园,重庆中央公园总面积2200亩,总投资46亿元,规划设计方案借鉴了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有600米长的节庆大道、300亩阳光大草坪、200亩的镜湖以及喷泉阵、露天影院、雕塑园、樱花园、健身园等。除了重庆中央公园之外,总投资8亿元、总规模近6000亩的两江新区龙湾中央城市森林公园、九曲河湿地森林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三大城市森林公园都已开工。

  根据“江山叠翠,绿网融城”的规划理念和“一带、四楔、十廊、百园、绿网”的空间布局, 两江新区在未来10年将实施外围四山森林屏障工程、森林植被景观提升工程、横向森林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区建设工程、两江滨江景观带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空间建设工程和城市森林绿网建设工程。到2015年,两江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 以上,城郊森林覆盖率达到55% 以上,绿地率达到40% 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新区的生态格局正加速形成。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

  作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背靠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面向浩瀚的太平洋,特殊的战略区位决定了舟山特殊的战略使命,发展海洋经济,勇当中国海洋强国的桥头堡。

  近年来,舟山群岛新区分类推进本岛和各岛群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决定让这座千岛之城继续美丽的蜕变,打造一座山海兼胜、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上花园城。舟山本岛是舟山群岛海上花园城建设的核心区,而这座岛屿的“美丽升级”很明确,按照“南生活、中生态、北生产”的宜居理念,打造一个宜居的美丽海岛。在南部花园城市带,依托定海、新城、普陀城区,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质,发展金融、医疗、研发、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海上花园城标志性景观,建设一批生态公园、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等公共设施,营造南部沿海海上风景带,成为集交通、观光、生态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功能综合体。

  目前,舟山群岛新区正在大力推动美丽乡村,生态致富的建设,南洞村,只是一个“美丽” 的缩影,而这个偏僻的小山坳,也正在演绎一出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甘肃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兰州新区按照“新区建设,生态先行”的理念,坚持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都市林业同步发展,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构筑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改善新区生态环境。

  围绕“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建设,兰州新区着力构建新区生态林防护屏障,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8万亩。以国家级湿地公园、湖滨区、道路绿化、百花公园建设为核心,沿山、沿渠、沿路加大绿化力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优势。

  新区2号生态湖已基本建成。甘肃华腾富士、新区绿投、兰州铠旋、甘肃通达等多家公司承包建设的生态林业休闲区,兰州瑞建投资公司建设的秦王川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兰州阳光世纪公司建设的4号湖滨区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正在开工建设,兰州新区的生态安全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

  同时,兰州新区根据林地现状,规划确定了赖家坡、史喇口西部山地和石门沟水库周边水源地3. 5万亩作为重点封山育林面积,采取人工促进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广州南沙新区

  2012年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新近批复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正式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兰州新区之后的第六个国家级新区。每一个国家级新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跻身“国家队”,就承担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引领示范职责。身处中国的“南大门”,南沙新区的发展之路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和解决转型创新、绿色发展的问题。

  如何守住发展与生态的底线,南沙新区正在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上有力地探索着。

  南沙新区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坚决贯彻生态发展优先理念,将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内容融入土地利用规划,也融入到产业规划。同时,在编制生态、林地,包括水系保护方面,制定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政策,并坚守产业和环保并存,明确了湿地绝不开发建设,确保生态永远留给后人。另外,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南沙新区也尽量结合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同步开展。

  生态为核心,产业和环境并存。为了处理好环境保护的内部和外部关系,南沙新区启动了环境风险的预警体系建设试点,先把自己“预警”起来,然后努力尝试通过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性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中国“南大门”的绿色。


  陕西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打造绿色城市的西咸标准,一座绿色之城正在茁壮生长。西咸新区自设立以来,就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已经呈现出水清岸绿、绿树成荫的宜人景色。

  依托沣河生态水系治理,打造沣河生态景观带、构建生态城市。全段景观分为“生态生活区、 城市生活区、自然生活区”三个区域。同时,沣河西岸设置文化广场、桥头广场、林荫广场、艺术中心,东岸设置特色购物、餐饮娱乐中心、体育公园、文体中心等。依托沣河水系,沣河两岸拟建设融文化展示、商务休闲、运动娱乐、体育赛事为一体的宜商宜居的城市公益长廊。

  可以预见,未来一条结合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色宜人、风光优美、宜商宜居的城市功能绿色长廊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道迷人风景。也许,这正是西咸新区在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城市与自然相得益彰。


  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4年6月1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

  201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推选,青岛西海岸新区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一声响雷,青岛西海岸新区由此开始绘就一段关于“绿色发展”的蓝图构想。

  以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为指导目标,依据新区自然生态系统特征和主导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特点,将全区划分为三大生态区,即:西部岗丘与河谷平原生态区、东部海滨生态区和近海域及岛屿生态区示范区的建设以生态海洋建设、美丽新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为重点。以胶州湾区域为核心,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生态红线、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修复等制度建设,强化海岸带、海岛保护和生态涵养。

  同时,贯彻生态理念,将山系、水系、森林、海岸、岛屿作为城市的天然基质和依托,以绿色作为新区的底色,以小珠山、大珠山、铁镢山、藏马山等山系为轴线打造提升城市生态绿轴,以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湾、龙湾、琅琊台湾、棋子湾等海湾为轴线打造提升近海开发保护带,以两大生态轴带怀抱中间城市发展带,将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30 公里的带状城区贯穿起来,真正将新区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规划的绿图之上。


  大连金普新区

  作为第十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于2014年6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自己的路。

  金普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自然禀赋良好,环境优美。201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45. 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 5% 。新区山、海、林、河各类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 拥有河流15条,中小型水库13座,滨海湿地120多平方公里,水域生态资源种类多样。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金普新区在总体方案中提出了“三个加”。

  一是加强生态屏障建设,重点构建以普兰店二龙山(森林公园)—金州区小黑山—大黑山(森林公园)和金州区成山头(自然保护区)—金石滩(风景名胜区)—大黑山—荞麦山纵横两带为核心、以沿海滩涂浅海和主要河流水库湿地为支撑,集山、水、海、林、田于一体的多样化生态系统。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强化对水、大气、土壤的污染防治。

  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提高土地、水和各类资源利用效率。


  四川天府新区

  2014年10月2日,四川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跻身成为西南地区的第3个国家级新区。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

  生态优先,是天府新区从规划初就频频出现的字眼。在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的版图里,生态用地占了六成;在天府新区破土动工当日,生态项目也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一起起步开建,真正实现了“宜业、宜商、宜居”建设目标的同步推进。

  天府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服从自然的理念,着力构建田园化的城市生态。不仅要保护开放好“三山六河一湖”的自然格局,更要在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功能完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精挑细选符合长远发展的产业,强调发展质量、发展品质。

  随着天府新区各项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城市生态化战略,必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让绿色城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更好地促使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湖南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

  让天更蓝、令水更碧、使山更青。湘江新区自创建以来,在大规模、高强度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珍惜河西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致力于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环境管理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新地标”,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特色、新内涵、新要求,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绿色福利。

  湘江新区规划建设之初,生态元素便融入其中,并专门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在建设过程中以规划为先导,大力引领环保顶层设计,做到“三个率先”,即率先实行“三规合一”,率先实行“反规划”,率先实施战略规划环评。新城建设兵马未动,规划先行。在体制机制的引领下,作为“两型”建设试验田,六年多来,湘江新区在生态建设方面总投资近200亿元,共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80余个,建设截污干管150多公里,新建5个山体公园、 四个湿地公园、十个城市公园等一大批高品位生态工程,成为环境友好的新亮点。

  独具匠心的生态机制,让刚刚获批国家级新区的湘江新区一举斩获“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桂冠,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南京江北新区

  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由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构成,总面积2451平方千米,是华东面向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南京北上连接中西部的重要区域。

  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的新增长极;南京市相对独立、产城融合、辐射周边、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职能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的北部服务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

  结合生态和文化资源分布,新区在江北生态休闲带重点发展观光、休闲、度假产业,在城镇发展空间内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游览和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设施,打造江北文化休闲旅游中心。拟划定3条楔形廊道,保护湿地公园,将形成“一圈、三楔、多斑块”的生态空间结构。“一圈”即外围农业空间形成农田生态圈;“三楔”即控制老山—亭子山—长江、滁河湿地—大厂隔离绿地—八卦洲、六合方山—灵岩山—八卦洲,三条城镇组团间的楔形廊道;“多斑块”即重点保护老山、平山、金牛山等绿色斑块,以及金牛湖、三岔水库、大泉湖水库、滁河湿地等大型水库和湿地。


  福州新区

  福州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福州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秀美,产业基础坚实,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紧密,战略地位重要。

  在建设生态型新城区方面,福州新区科学规划生态功能结构,形成“生态屏障—生态绿核—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格局。依托福州丰富的山体资源和森林资源,打造福州新区外围的绿色生态屏障。依托新区内坡地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形成绿色自然空间,重点做好闽江河口三角洲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品牌,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依托新路网框架和河流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绿化带和景观带,构建新区生态廊道系统。

  按照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认真落实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严格环保准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从严制定不同组团产业准入目录,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减排强制约束机制,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新区工业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云南滇中新区

  云南滇中新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西两侧,是滇中产业新区的核心区域,初期规划范围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和官渡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82平方公里,定位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

  云南滇中新区建设重点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产城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二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对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内联外通、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以及适应新区发展的能源保障、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筑高原河湖湿地水网与山地生态绿网,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开放层次,拓宽开放领域,加强同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周边地区的经贸、产业和人文交流合作,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产业集聚平台、开放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六是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农民工市民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同步推进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哈尔滨新区

  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哈尔滨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

  国务院的批复指出,哈尔滨新区建设,要畅通对外贸易通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

  哈尔滨新区将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总体布局,以哈尔滨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以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产业支撑区,以综合保税区、内陆港为联动发展区。

  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发挥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依托太阳岛等景观、设施和生态湿地资源,建设融合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长春新区

  长春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其主体位于长春东北侧,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和九台区部分区域,覆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定位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长春新区重点规划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两轴”即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三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四基地”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在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区方面,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区通讯、供排水、供电、燃气、垃圾处理、公共消防、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与智慧城市相关联的产业项目,实施智慧社区、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消防、智慧政务等系统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镇街、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加速构建城乡衔接相融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江西赣江新区

  江西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的青山湖区、新建区和九江市的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

  根据江西“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深入实施“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要聚焦聚力昌九新区建设,带动提升昌九整体实力和活力,使昌九地区成为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

  新区的设立,将有利于加速昌九一体化发展,是打造南昌大都市区和九江都市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江西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产业梯度转移纽带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有利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的核心区而言,该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将依托这一重要平台,争取更多、更高层面的政策,搭建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助力共青先导区的建设和“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未来共青城市在发展创新类、科技型企业上也极具潜力,特别是可以依托入驻的私募基金,对接实体、服务创业,未来完全可以打造国家级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