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依托“生长型”民宿经济 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3:06

近年来,松阳县依托独特的古村落资源,借助“丽水山居”区域公共品牌,结合“拯救老屋”等创新工作,精准确定“小众化、中高端、高品质”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山居民宿胜地,培育有根的“生长型”民宿经济。短短十年间,松阳民宿农家乐从最初的52家发展至目前的527家、床位4908张,综合营业收入近1.7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3200余人。全县一半以上乡村植入了民宿等多元经济业态,乡村人口也开始回流,近三年全县常住人口增加了5700余人,其中平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车俊书记点赞松阳民宿让百姓变下山脱贫为上山致富,袁家军省长表扬松阳民宿是推动发展的新生态新模式。

一、点位“有突破”,全域“有联动”

清晰定位“全县统筹、存量优先、特色彰显”的民宿发展导向,编制完成《松阳县民宿产业规划(2016一2020年)》。立足全县乡土资源禀赋和县情实际,构建以松阳老城和传统村落为核心的空间布局,让民宿突破单体概念形成特色片区;以全县域乡村生态博物馆和工坊为主体的产业布局,让民宿成为产业融合示范的发展空间;以全年度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和当代艺术展为内涵的文化布局,160多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民宿成为文化体验空间;以全县域八条研学线路和“四个百公里绿道”系统为串联的线性布局,让线路上的各种资源与民宿一起碰撞融合发生化学反应。

二、设计“有匠心”,建设“高品质”

坚持拉高标杆,导入优秀设计团队,精雕细琢建设“高品质”民宿。通过柔性引才机制,先后吸引北京绿十字、新湖集团、携程、悉地国际,以及“省千人才”徐甜甜、清华大学罗德胤、香港大学王维仁等一批有情怀、有理想的优质工商资本和优秀团队参与该县乡村建设、民宿经济发展,以做作品的态度做精品,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使工匠精神等理念深入人心,该县30余支近千人的工匠队伍得到培育。先后高标准打造了过云山居、云端觅境、鸣珂里、浮光等一批网红精品民宿,成为业界标杆。

三、外形“五千年”,内核“五星级”

把乡村视作易碎品和奢侈品,以珍惜爱护之心对乡村进行系统性改造,按照“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理念,通过“中医调理、针灸激活”方式,坚持最少干预最大有效原则活化利用古村落,优先利用存量资源,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改造民宿内部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同时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家委员会,每月召开3次评审会,严格落实村落的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严格控制核心区建新房,为古村落项目建设把好风貌关。如卓庐若家精品民宿,在建设初期单纯追求“豪华感”,建设大露台、玻璃窗,造成大面积违章,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后,成为我省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

四、政策“来撬动”,产业“全链接”

通过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销售、旅游地商品转化、乡村环境美化亮化、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借助民宿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持续关注“民宿+文化、民宿+农产品、民宿+美食、民宿+康养”等新业态培育。“民宿+文化”,结合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行动,对艺术家入住民宿给予每间房不超过200元/天、每年不超过60天的补助,为民宿注入创作交流、交易拍卖等元素,如陈家铺村因为先锋书店的入驻又带动了周边民宿的发展;“民宿+美食”,引进台湾翎芳魔境设立百县千碗乡村美食基地,研发松阳红糖等系列美食,并开展四季美食培训,已培训村妇100余人;“民宿+康养”,结合中医药复兴地建设,引导整村开发的云顶仙坑源民宿开设中医艾灸康复理疗馆,并定期举办沙龙,打造中医养生体验地。另外政策撬动少不了金融产品的开发,松阳农商银行和泰隆银行分别推出“田园民宿贷”和“云宝.民宿贷”产品,重点支持县民宿特色乡镇、民宿特色村整体规划范内的民宿建设。

五、集体“享增收”,村民“共致富”

紧紧围绕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村民增收致富、有利于新型业态培育、有利于乡村治理推进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建立与当地百姓互为支撑、和谐共处、有机融合的工商资本利益联结机制,吸引优质资本集聚;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平田村原是一个破败荒凉的空心村,其将生态农业、民宿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云上平田民宿综合体,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另外云上平田与村民合作成立“大荒田合作社”,将坐落于海拔750余米的高山荒地进行开垦种植,坚持自然农法,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品质。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发展,“大荒田”合作社的股东已达到50余人,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5万余元。生态农业基地共有103亩,通过统一包装、统一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式,村内原有的白萝卜从每斤0.8元增加到每斤3元,亩均增收8000余元,平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温 馨 提 醒!

须警惕不轻视,少出门不聚集;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讲卫生

有症状早就医,不信谣不传谣。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等请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