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成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觀看十周年專題訪談節目有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8 05:16

回顧十年奮斗歷程,統戰干部職工、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深有感觸,更加堅定了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同心共繪對口支援新畫卷的決心。

觀后感

武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羅俊康

十年,從支教支醫到脫貧攻堅再到鄉村振興,變的是涉藏地區日益美好的環境和產業生態,不變的是一批批幫扶干部的忠誠與擔當。從漢藏“母女”的周萍到醫者仁心的曾容再到修路的“黑扎西”,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觸動著我的內心、也激勵著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我們對口支援干部人才就像撒在受援地的一滴水,隻要我們立足崗位勇於擔當,用心做好每件事,一定能接好鞏固脫貧成效的“接力棒”,扛好推動鄉村振興的大旗。

武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方科

溫江區的“周媽媽”與色達“女兒”視頻連線述說著漢藏“母女”情﹔一條潔白的哈達記載了金堂區“黑扎西”在理塘修建道路的點點滴滴……每一個感人的故事都是幫扶干部在藏區艱苦奮斗的縮影。從支醫支教到脫貧攻堅再到鄉村振興,由點成線擴展為面,一名幫扶干部就是一粒種子,在廣袤的大地上生根發芽,聚集成片,它構成了川流不息,構成了波瀾壯闊。今天,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第六批工作隊的手中,我們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建設雪域高原的美好明天努力奮斗。

武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孫赤

成都市對口支援工作已歷十年,十年間許許多多的對口支援干部舍小家顧大家,來到雪域高原扎根甘孜,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團結贊歌。訪談節目中,周萍、曾容、伍小波等對口支援工作前輩在工作中不斷秉持從小事入手,細心觀察走訪,潤物無聲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作風深深打動了我。作為武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一員,我將認真學習前輩們的優良作風,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在自己的崗位上,扎扎實實做好對口支援工作。

武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廖俊希

心懷激動,觀看了《十年攜手砥礪行不忘初心再出發》成都市對口支援十周年專題訪談節目第一期,隻有二個字感受——感動,感動來自各行各業為這片土地的貢獻,記得來自成都市第四批對口支援隊員周萍的故事中,可愛的藏族小朋友的真摯感謝,心中感慨:愛,它是有溫度的,愛是相互的。而此時的我還在這片土地上,短短2年時間,我也付出自己心中那份真摯的愛,也在生活中體會到愛的相互。我用我的專業知識澆灌著渴望知識的可愛藏族小朋友,我的學生們親切呼喚我為希希老師的時候,就是我心中最甜美的時刻。我想,哪怕離開這片土地之后,我也不會忘記這一段愛是相互的日子!永遠記得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青羊區委統戰部機關黨委書記 李開文

今年是成都市對口支援工作開展十周年,也是青羊區對口支援得榮縣22周年。

10月28日至29日,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施小琳前往甘孜州調研對口支援工作,出席成都市—甘孜州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暨定點指導幫扶甘孜縣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會上,施小琳強調,未來五年是對口支援工作從“啟動推進、鞏固提高”到“深化合作、創新發展”的關鍵期。

觀看了成都電視台“十年攜手砥礪行,不忘初心再出發”專題節目,作為一名對口幫扶干部我深有感觸,22年來得榮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得兩地也因此結下了深厚情誼。未來五年,青羊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突出自身優勢,扎扎實實抓好對口幫扶各項工作落實,深化全域幫扶合作,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同心攜手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得榮發展更美好,當地群眾生活更甜美幸福。

青羊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王江波

偉大來自平凡,平凡孕育偉大。周萍、曾容、伍小波3名對口支援干部是成都市六批對口支援甘孜州上萬名干部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的故事也是大家故事中的一個縮影,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可歌可泣的故事,所發生的都是平凡幫扶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但是,在平凡的崗位,把平凡的事情做好,需要偉大的情懷,偉大的精神,也終將成就偉大事業。

力量來自信念,信念蘊含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和崗位上,把每一個事情用心用情做好,需要堅定的信念。也惟有堅定的信念,才能讓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枯燥的事務中脫穎而出,奮發而有力量,周萍和老公兩人前赴后繼,舍小家為大家,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信念中蘊含的磅礡偉力。

青羊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唐俊

在新征程上,回顧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偉大成就,作為其中的一員,感到無比驕傲自豪,在新起點上更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一張張朴實的面孔,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我不禁感慨萬千。要用真心換真情。聆聽著他們的事跡,切身感受到對口幫扶不僅僅是政策、資金、技術上的支持,更是情感上的融合與交流,隻有真情融入才能開展好工作。要靠實干做表率。發揮成都速度,代表成都形象,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敢於叫響“看我的,跟我來”。用理塘縣交通局長扎西的話說:他們的責任心和工作狀態對我們當地干部也是一種促進。

青羊區對口幫扶“傳幫帶”醫生 楊林

作為醫療人員,我們的幫扶心路應更像一片平靜的湖泊,一份用心的自然而然。我們應保持時刻為患者24小時待命的職業習慣,在得榮縣的土地上踐行希波拉底克誓言,一如既往地救死扶傷!

看見周萍前輩長年援助和鼓勵女兒“覺覺”的事跡,讓我們由衷佩服。2022年,衛生組兩位醫生也以同樣的方式援助著一名藏族孩童,用我們微薄之力,傳達一份善意,一份愛心。

這些都是成都市對口幫扶工作中的小場景,無數前仆后繼者的一點一滴,將匯聚成幫扶工作中“民族團結”的宏偉篇章!我們將不忘初心,用心幫扶,為共建中華民族大家庭而努力!

青羊區支教老師 趙園園

在節目中,我們看到了一心為民、支援色達的周縣長,她積極為唇腭裂的小女孩申請公益手術,改變女孩一生的命運。在支援色達期間,她一直致力於改變色達孩子們的受教育狀況,希望每個孩子學到更多本事,回來建設家鄉。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了支援藏區的另外一位先進人物——伍小波,他帶著熱血,帶著技術去了理塘,把理塘當作自己的家鄉進行建設,他的作為深深地觸動著本地的干部,也激勵著本地人更好地建設自己的家鄉。

作為一名在得榮縣支教的老師,我深知兒童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因此,我一定會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一名教師的本職工作,努力教好每一個學生,讓祖國的花朵成為強國的建設者。

青羊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李希超、姚俊

為甘孜得榮添磚加瓦,我自豪。這是青羊區每名對口幫扶工作隊隊員心聲。

我們深刻感受到對口幫扶為得榮縣帶來根本性變化。近20余年來,青羊先后有近千名優秀干部、老師、醫生等工作人員參加對口幫扶,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大家不畏條件艱苦、設施簡陋,克服種種困難,積極探索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經濟增長模式,助力得榮群眾持續增收。不僅為當地送上物質幫助,還同他們一起想辦法、找措施,授人以漁,實現真正意義的脫貧致富。

得榮縣脫貧奔康,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愛和支持,離不開一批又一批青羊干部職工的辛勤付出。“青得”攜手二十載,青羊人將繼續融入得榮,用心用情用力,助力得榮鄉村振興。

青羊區支教老師 向澤民

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離開親人隻身一人前去涉藏地區幫扶,用自己的力量助力涉藏地區發展,用自己的大愛去幫助他們創造美好的生活,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為感動了當地的老百姓,更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尊重。

此次作為援得支教教師中的一員,來到得榮后,我真切的感受到“青得”兩地黨委政府對提高得榮教育水平的決心,也深切的感受到當地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作為一名黨員青年教師,我一定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用自身的力量助力得榮教育的發展,為得榮孩子們的成長助力!

崇州市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宋大偉

收看了成都電視台播放的成都市對口支援十周年專題訪談節目,心中感觸頗多,格桑花盛開的地方,處處是美景,處處有人間真情。崇州市對口支援馬爾康市25名干部職工,每個人都有特殊的感受和經歷。特別是在今年,無論是在“6.10”馬爾康地震發生后,還是在“8.31”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救死扶傷中,搶險救災中,志願服務隊中,無不閃現著對口支援隊員的身影,是義務,是責任,更是擔當。大災大難面前,沒有退避,隻有向前,體現了崇州市對口支援干部良好的政治素質和精神面貌。黨的二十大已經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擘畫了藍圖,重點難點在農村,更在老少邊遠地區,如何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組織,生態振興的全面的鄉村振興,責任在肩,隻有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正如成都電視台對口支援訪談節目的主題:十年攜手砥礪行,不忘初心再出發。

崇州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何陽

在觀看了成都電視台播放的成都市對口支援十周年專題訪談節目后,作為一名參與崇州對口支援馬爾康的專業技術人員心中感觸良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日趨激烈的較量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而科技優勢的決定因素是科技人才的思想素質和科技實力。而在馬爾康支援的這段時間,使我更加認識到專業技術力量真的太重要了,也更加覺得自己的任務艱巨。當身處在比以往更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時,更是要求我們專業技術人員要有更強的洞察力、適應力和應變力,而我們專業技術人員的眼界、胸懷、能力、心力,直接決定了對口支援工作中的高度和貢獻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抓得住機會、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有限的時間裡迸發出無限的能量。

蒲江縣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游巍

收看了《十年攜手砥礪行不忘初心再出發》成都市對口支援十周年專題訪談節目,讓我思緒萬千,感觸頗深。周萍副縣長在色達的工作經歷和事跡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深受啟發。她是真正不忘初心,用堅守實現了人生價值,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幫助了南卡吉等多名孩童,對於孩子們來說周萍副縣長儼然已成為了他們最親近的“媽媽”,他們的人生也將因她的無私付出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色達縣是一個比我們現在挂職的瀘定縣還要偏遠艱苦的區縣,她忍受了思念親人的孤獨,克服了生活差異帶來的一系列困難,用生命的長度來換取生命的厚度。當看到為了當地的教育和發展,愧疚的說與兒子每年僅有短暫的10天相聚時,我不禁潸然淚下,讓人心酸,都說對口支援干部辛苦,但同周萍副縣長相比較,我們已經很知足,我們要向她致敬,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工作,傾情付出,讓我們的對口支援經歷和周萍副縣長一樣出彩。

來源:武侯區委統戰部、青羊區委統戰部、崇州市委統戰部、蒲江縣委統戰部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