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31 13:10

  在农村,物业公司是个新事物。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陕西省陇县,2018年着眼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积极探索,实施了以政府主导、村委会委托、合作社运营、量化绩效考核为主的“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让物业服务走进山区农村,有效破解农村公益设施管护难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陕西绿能牧业工作人员正在为奶山羊套挤奶器。

  依托合作社 村村建起“物业公司”

  深秋时节,走进陇县天成镇范家营村,一排排房屋整齐错落、一条条水泥路干净平坦,整个村庄层次分明。目之所及,垃圾箱摆放有序,农家庭院干净整洁。

  “以前村里也有保洁员,但管理不到位,卫生环境没有这么好。2018年9月份,村里成立了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业公司’,把以前的农村保洁员、图书管理员等全部纳入,统一管理,不但管理规范化了,责任也靠实了。”村支部书记王存海说,自从成立了“物业公司”,村庄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不但村民对环境满意,村干部也不再为农村公益设施管护发愁了。

  陇县是山区农业大县,自然条件较差。近年来,县上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积极实施生态雅村强基工程,多方投入资金,建成了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仅要建设,关键还要长效管护。

  为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陇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提出在农村推行政府主导、村委会委托、合作社运营、量化绩效考核的“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出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管理实施细则。“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就是以村为单位,将通村公路、小型水利设施、公厕、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幸福院、卫生室等7大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权属下放到村,再由村里委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管。各镇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所,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签订委托书,将“事”和“人”管理权限“双委托”,采取公司运营、市场运作。

  目前,全县10个镇均设立了管理所,104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管理站,也就是村村建起了“物业公司”,村经济合作组织全面参与,各类管护制度全部挂牌上墙,各项政策举措全面落地见效,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村里有了物业公司就是好,打扫卫生的人勤快了,卫生也比以前干净多了。”说起村上管理站,东南镇纸沟村群众杨兴世说。

  绩效考核 杜绝懒汉现象

  “农村物业和城市社区区别很大,一个开放,一个封闭,服务范围和内容不同,管理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对此,范家营村“物业公司”负责人深有体会。他的公司除了负责村上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外,还要负责通村公路养护、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文化设施管理等各个方面,“先天”地呈现出鲜活的“乡土气息”。

  管理方式也要因地制宜。“过去在公益岗位上想干了干,不干了也没有人管,现在天天有人检查,干不好就会被淘汰。”陇县东风镇尧场村宁同定颇有感触,他的这番话道出了陇县“1+9”模式的最大特点。

  宁同定之前是村里的保洁员。2018年8月份,经过自愿报名、群众公开评选后“连任”,继续管着村里通村道路和环境卫生,只不过身份变成了公司员工。这两天,树上落叶多,他每天都要来回扫上4遍。“现在听公司的,做什么、怎么做都很清楚。”

  在陇县,竞聘进入“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并非一劳永逸。管理站与每位管护员签订《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工资待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确保专业化“物业服务”。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日常考核,由各村管理站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10%的比例,淘汰业绩较差管护员,重新选聘优秀人员填补空缺,形成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现在,每个村的“物业公司”负责人几乎每天都要到村里走一遍,检查各项工作是否到位,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奖惩,激励工作人员干好工作。

  “县上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是为了杜绝养懒现象。‘300元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差异化兑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倒逼管理员尽职尽责。”城关镇副镇长仝建国说。

  城市小区的物业费用由业主共同承担,但在农村物业服务管理,钱从哪儿来?

  “农村物业公司起步阶段,绝大部分费用由县财政资金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财政资金和村经济合作社盈利承担,也可以募捐一部分予以补充。比如东风镇西沟村就收到爱心企业捐款两万多元。”县扶贫办主任赵建政说。

  为破解基础设施管护资金难题,县上按照“中省争取一点、部门整合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镇村筹措一点”的原则,建立了以财政为主、分级负担的资金保障机制,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纳入年度县财政预算,鼓励各镇、各部门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支持农村通过村集体经济收益、争取企业或个人捐助、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既有效保障了资金投入,又不向群众收取“物业费”。目前,全县已累计筹措资金460万元。

  共管共享 实现多方共赢

  陇县城关镇堎底下村位于陇县西南部,全村3000多村民。没有物业公司之前,村里公益性岗位、村务管理岗位和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多达20多名,但管理人员各管一样,拿到的补助相对较低,管理积极性不高,导致村里道路、公厕一直不能得到实时保洁,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自从2018年县上推行“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以后,管理人员少了,村里的道路、公厕等却比以前干净了。

  原来,物业公司的建立,并没有增加管护人员,而是对之前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陇县按照“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原则,把广泛分散在农村各地的579个可兼职公益性岗位、760个村务管理岗位和基础设施管理岗位进行了有效整合,实行一人多岗、多劳多酬,减少了人员,提高了岗位含金量。

  随着“物业公司”步入正轨后,无论是村两委,还是镇上干部,都感觉管理轻松了,也顺畅了。

  “这一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以前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让村‘两委’从这些日常的‘物业服务’中脱身出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和为群众谋发展、办实事上。”城关镇堎底下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林说。

  “适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的事情,就要交给市场。县上把‘物业公司’交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村委会也要回归本来的事务,抓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其用意也正在于此。”负责这项工作的县扶贫办主任赵建政说。

  由此看来,引进农村物业的一小步,似乎也关涉到了乡村治理方式转变的一大步。

  而随着物业服务与农村“混搭”越来越和谐,村民们对村庄的热情也在点燃。

  天成镇关山村的村民看到游客乱扔的果壳等垃圾,都会主动默默捡起,扔进垃圾桶;104个村庄将弘扬文明新风列入了村规民约,村民们互敬互爱蔚然成风;以前互相推诿、撒手不管的事情,现在村里都愿意坐下来谈一谈,商量出个对策。

  同时,“物业公司”也圆了部分贫困群众的“脱贫梦”。王明仓是陇县城关镇堎底下村的贫困户,以前是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村庄道路卫生,每天只工作两三个小时。被选聘为村上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员后,他不仅要负责村里的道路卫生,同时还要管护村广场内健身器材和村内公厕的卫生,工作量是以前的三倍,工资也比以前高了很多。王明仓很高兴:“以前我每月领300元,还要抽时间去附近打工。自从当上村里的管护员以后,挣的钱多了,再不用出去打工了。”

  据了解,全县整合选聘的1085位管理人员中,有贫困人口588名。农村“物业公司”的建立,既为政府松了绑、腾出了更多精力抓发展,又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更让陇县在决胜整县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位于陇县境内的陕西绿能牧业引进的以色列100位转盘式挤奶机正在为奶山羊挤奶,4名挤奶工可在1小时内轻松完成600只奶山羊的挤奶工作,既节约了劳动力,又大幅缩短了挤奶时间。